吳辰莎
【摘 要】隨著“互聯網+”在2015年成為國家戰略,證券行業傳統券商在互聯網金融的新形勢下實現轉型發展已經成為市場大趨勢,“互聯網+”的成本優勢和信息優勢在為證券行業帶來價值增值的同時,也在倒逼傳統券商轉型“互聯網+證券”的發展之路。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造成的沖擊和影響,以期為今后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證券行業;業務轉型
一、證券行業與互聯網金融
我國的證券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成立以來,在短短的20年間,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諸多成就,成為全球最為活躍的資本市場之一。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一些資本市場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諸多挫折。例如近年來因為傳統券商收入來源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再加上證券行業對牌照管理極其嚴格,市場化程度不高,傳統券商利潤率下降,這些因素促使傳統券商不得不經歷轉型的新時期。而近年來經濟新形勢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成為證券公司轉型和發展的重要“催化劑”。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有別于傳統金融的新金融模式,其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平臺等互聯網工具,秉承“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采用安全、可移動的互聯網技術,能夠對傳統金融模式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1],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為理財產品在線銷售、第三方支付、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等。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證券行業造成的影響
(一)加劇競爭,經紀業務差異化發展
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的互聯網企業積極入場參與線上證券業務,由于其互聯網技術相對成熟,不需要實體營業部,成本更加低廉,能夠提供更加低廉的交易傭金,另外,其多年積累的互聯網技術優勢使其在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金融平臺上更加得心應手、具有更高的用戶友好度、更快的市場響應速度;且多年的發展使其積累了海量用戶,能夠利用宣傳滲透吸引潛在的目標客戶群體進入其電子券商市場,對比傳統證券公司其成本和客戶資源優勢明顯。證券行業多年來存在產品服務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普遍現象,互聯網金融的入場將加劇同業競爭,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新一輪的傭金價格戰,傳統的經紀收入更加難以為繼,使各券商主動尋求進一步分化,使主要業務得以差異化發展。
(二)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為券商的轉型升級提供機遇
社交網絡、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形成的大量數據產生價值,云計算、神經網絡、遺傳算法、行為分析理論等更使數據挖掘和分析成為可能,數據將會是金融的重要戰略資源[2],未來券商的價值將更多通過加強各類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積累用戶歷史數據、挖掘用戶數據資源,有針對性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產品和服務的轉型升級來創新價值,大數據和金融的結合將給證券行業帶來新的競爭機會,促使券商更加積極地尋求互聯網基礎上的業務創新和、衍生產品開發,也會使競爭更加趨向復雜化。
(三)改變傳統證券公司的盈利渠道
長期以來,我國證券行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發展出的營銷和盈利渠道主要是以銀行為主,因為目前我國投資者的財富賬戶大都集中在銀行賬戶下,使得銀行掌握著絕大部分金融服務客戶資源,但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有可能打破這一格局。證券與互聯網的加速融合,有助于券商拓寬營銷渠道,并優化現有經紀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傳統的運營管理模式,進一步擴大服務邊界;同時競爭的加劇和傭金率的進一步下降將倒逼券商主要利潤來源的經紀業務由傳統通道向信用中介和理財業務終端轉型[3]。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證券行業的轉型趨勢
(一)基于互聯網的創新業務
基于互聯網算法,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客戶數據分析、移動支付等手段,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和交易成本,使得信息實現扁平化,客戶可以在信息透明對稱的市場下平等自由地獲取信息和服務,減小信息不對稱和中間成本,這種轉變能促使投融資雙方的直接對接,這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場有效性,在對證券的金融中介功能產生影響之外,證券公司將有更大的空間完善其創新業務,如網上商城、金融超市、智能提供投資組合服務等。
(二)經營理念的轉型
由于互聯網公司的入場和互聯網金融發展下的競爭形勢的加劇,證券公司的經營理念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服務方式由“坐商”向“行商”轉變,服務內容從以提供交易通道為主向以提供咨詢信息為主轉變,服務特色由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4]。這種經營理念的轉型有利于券商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有利于推動建立經紀人制度,有利于推動券商向技術和專業含金量更高的財富管理、咨詢服務方向的轉變。
(三)專業化的客戶服務模式,市場進一步細分、更加注重客戶管理
隨著證券市場的逐漸成熟,產品、服務以及客戶群體更趨向于高度細分,并且隨著網絡成為券商的重要平臺,目標客戶更具有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特征,追求多樣化和個性化服務的趨勢增強。這就要求各證券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模式的優勢和定位,向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服務。通過對客戶群體的差異化和服務產品、成本定價的差異化實現精準營銷,精準投放資源,優化成本結構,增進細分競爭力,這就意味著證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將愈加朝多元化發展,營銷和服務模式將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行業發展將進一步實現差異化。通過客戶分級分類,由券商差異化、適當性的客戶管理體系創立品牌是經紀業務發展的客觀要求[5]。
四、結語
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我國證券市場,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各證券公司帶來了不同的挑戰和機遇。身處轉型浪潮中的券商,更應該全面認識技術變革帶來的影響,積極利用新技術,探索與互聯網融合的新模式,在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市場細分和差異化使自身業務和經營模式實現轉型,同時努力提升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整合內部的資源,提升客戶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和差異化產品打造能力。此外,要在互聯網金融新形勢下實現證券行業的健康轉型,還需要宏觀層面給予政策支持,借鑒吸取國外經驗教訓,加強對新技術和大量出現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的研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根據新形勢的變化制定符合我國市場發展特點的風險控制體系,指導證券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珍秀.互聯網金融沖擊下證券經紀業務轉型的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5(02):73-75.
[2]邊緒寶.互聯網金融下的證券業[J].銀行家,2015(04):87-90.
[3]龔映清.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的影響與對策[J].證券市場導報,2013(11):4-8+13.
[4]楊彩林.關于我國券商經紀業務模式轉型與創新的思考[J].武漢金融,2009(07):32-33.
[5]盛浩.券商經紀業務轉型分析[J].商業時代,2012(3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