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對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下課堂教學的具體應用重點進行闡述,結合傳統課堂教學特點與現狀為主要依據,從圍繞教學目標,調整并優化課程、微視頻課程設計與制作、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環境、進行教學成果總結與評價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微課程;混合式教學;線下課堂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出現了較多中新型教學模式,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一種。該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把線上現代信息化教學和線下傳統課堂進行有效融合的一種新型課堂。線上現代信息化教學屬于傳授知識的主體,線下傳統課堂屬于知識的深入與延伸。在實際教學中,對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扎實掌握知識,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合理有效的手段,對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靈活運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本文針對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下課堂教學的具體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1? ? 傳統課堂教學特點與現狀
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1]。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基本上都是教師單向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績。從中不難看出,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較大的缺陷,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學生雖然是認知主體,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處于被動的地位,其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被教師的灌輸教學模式所壓抑著。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都是主流教學模式。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如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并且還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2? ? 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2.1? 教學微視頻的運用
微視頻,主要是指少則30 s,最長不超過20 min的視頻,其涉及的內容較廣,形式多種多樣,例如紀錄片、小電影、視頻剪輯、DV短片、廣告短片等,并且可以利用手機,PC終端,攝像頭,MP4,DC,DV等播放,或者是可以進行錄制[2]。由于微視頻具有短、精、快的特點,在教育領域受到了教師的喜愛。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微視頻的上述特點,可以把難點知識或者是重點知識制作成為教學微視頻,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可以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對知識進行探索。
2.2? 混合學習模式應用
在新時代背景下,混合學習模式正在慢慢地取代傳統課堂,利用計算機等高科技設備,使各個年級的學生在同一所教室中,結合自身所學習過的知識與學習習慣,利用相應的設備、技術、工具、教材、媒體,結合自身的學習進度,進行個性化學習[3]。混合學習模式綜合了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混合學習模式之所以會受到教育領域的關注和使用,主要是因為其綜合了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的所有優勢,教師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啟發、監控,還可以使學生充分展現出自身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習慣。
3? ? 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下課堂教學分析
3.1? 圍繞教學目標,調整并優化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有效應用微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首先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對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優化,進而使學生可以對學習任務進行確定,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思考[4]。例如把靜態網頁制作技術、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這兩個部分分成5個項目,把靜態網頁制作技術分為基本網頁創建和編輯、網站建設基本操作、網頁布局技術和實現、綜合靜態網站設計與實現、網頁演示的編輯;把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分為對Visual studio進行利用創建基本網站、創建和編輯基本動態網頁、ASP.NET常用對象的應用、綜合網站開發實踐、網站中數據庫訪問和操作。
3.2? 微視頻課程設計與制作
在微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微視頻課程設計與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課程教學的成功或失敗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結合教學過程,對數字化教育資源過程與功能進行不同應用,把微視頻課程資源分成指導性資源、生成性資源、內容性資源。
(1)指導性資源:對整個課程實施有著指引作用,是教師實施課程的綱領性資源。在設計和制作該類型微視頻課程時,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應用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依靠教學改革項目來進行。指導性資源主要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改措施等內容,使學生可以對課程定位與課程目標進行大致了解。
(2)內容性資源:是課程內容與知識的載體,連接著教學設計和學生學習活動,并且也是課程設計與制作的中點。在進行該類型課程設計時,需要堅持項目法和模塊化的理念,簡單來說,就是把課程內容根據一定的體系與聯系,劃分成模塊,而每個模塊具有獨立性,可以使學生對一定的實驗項目與任務進行完成[5]。并且,在設計課程時,教師需要以章節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為主,視頻時間為5~8 min,以便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相關知識進行大致掌握。
(3)生成性資源:和教學實踐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也是最為豐富和具體的微視頻資源。該類型微視頻課程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是經過教學活動和學生自主學習而產生的。生成性資源主要包括教學建議、學生課堂問題記錄、優秀作品、學生實驗作業、討論區問題解答等。
3.3? 構建網絡自主學習環境
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下課堂教學主要是把學生作為中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網絡自主學習環境,結合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指引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做創新游戲、對創新成果進行展示等,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新思維。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程平臺,把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分解成為教學目標、步驟、任務,進而指引學生結合自身的課前預習情況,進行進一步地學習。學生們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對教師安排的任務進行完成,獲得學習成果,并把學習成果展示給教師。
3.4? 進行教學成果總結與評價
在該階段,教師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模式,進行教學成果總結與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質量,對學生實施公平、客觀的考核和評價[6]。評價的內容主要有課程考試成績、課前預習情況、課中任務完成情況、學生上交的課堂作業、項目作品質量等。在評價時,教師可以利用階段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結合的形式。階段性評價,在學生對一個單元或者是項目的學習完成以后,組織學生進行一次階段性的任務、項目,進而對學生實施考核,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了解。綜合性評價,在學生對整個課程學習完成以后,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設計性的實驗項目,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驗收與評估。此外,在該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及時反饋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階段性地對學生進行反饋,進而使學生可以對自身的學習方式進行調整,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4? ?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教學中,對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線下課程教學中,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雖然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課堂教學和傳統課程教學都屬于課堂教學,但是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對知識進行傳遞,而在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對知識進行延伸與深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對該種教學模式進行靈活運用,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菲菲.淺談網絡教學平臺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5):210.
[2]王菲菲.網絡環境下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在計算機實踐課程中的探索[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2):28-30.
[3]張明娜.基于微課程的遠程教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8):172-173.
[4]楊帆.慕課的研究現狀及構建課堂混合教學模式的調查研究[J].校園英語,2016(21):23-24.
[5]張璐陽.翻轉課堂中碎片式教學方法及應用模型研究—基于微課和微課程的研究視角[J].教育論壇,2016(3):6-9.
[6]王金利.基于微課程理論研究下的實踐輔助教學模式思考[J].山西農經,2017(16):125-126.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middle line
of mix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microcurriculum
Wang Feifei
(Jili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middle line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micro-curriculum,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s the main basis, and makes deep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 adjusting and optimizing curriculum, designing and making micro-video course, constructing network autonom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summing up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results. Its purpose i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ability,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microcurriculum; mixed teaching; offline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