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禮琴


【摘要】轉化思想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便捷的解題思路,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所在。應用轉化思想能夠體現傳統教學模式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其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筆者將在下文分析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旨在構建小學數學有效課堂。
【關鍵詞】應用;轉化思想;小學數學教學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轉化思想滲透是數學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提出的基本要求,作為核心和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轉化思想的應用教學應該被列為重點教學環節。
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含義
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知識的一種本質認識,結合數學學科教學的內容和具體過程提煉數學觀點和學習技巧,最終發現數學學習規律和內在思想,并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助力。無論是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還是實踐與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在這四大領域的學習活動中都被反復運用,本身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能夠集中體現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對解決數學問題起到導向作用。就理論層面來說,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的本質認識,可以作為數學教學的指導理念;數學方法則主要立足實踐層面,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總結的經驗和技巧。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之間有密切關系,二者皆隱藏在小學數學教學知識中。
二、轉化思想的運用原則
在轉化思想的具體應用環節,要遵循以下規則才有利于轉化思想發揮作用。第一,數學化原則,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很多實際例子都可以作為教學素材,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注重對生活化問題的數學化處理,體現數學學科的內在思維規律,整理數學問題,結合教學知識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第二,熟悉化原則,從心理層面上來說,比較熟悉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更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這是先入為主的心理現象,因此在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轉化思維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結合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使陌生問題向著學生熟悉的問題靠近,以提升學生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三,簡單化原則,將問題分解、分步,能夠促進復雜問題的簡單化,降低問題理解難度,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學科學習信心[1];第四,直觀化原則,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征比較顯著,因此在應用轉化思想的過程中,盡量結合直觀教學手段,將抽象公式、原理轉化為可視結構,引導小學生深化理解和記憶,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三、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
轉變教學觀念是教學方法革新的第一步,小學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科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立足學生實際樹立生本教育理念,滲透轉化思想降低知識學習難度,體現全新的基礎教育改革風貌。在具體的實踐教學環節,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數學問題的化繁為簡、化新為舊、化曲為直,幫助學生掃清思維障礙,切實實現創新精神培養目標[2]。例如,在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課時知識過程中,筆者就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整數乘法和小數乘以整數之間的運算過程,包括小數點定位問題,這樣的對比教學能夠激發學生轉化意識,將小數乘以整數的問題首先以整數乘法運算法則實施計算,之后考慮小數點的影響。幫助學生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運算規律之后,我提出練習題,要求學生快速計算,總結計算方法——觀察小數位數,按照整數乘法運算之后,按照小數位數從計算結果數值的右側數起,點小數點,即是計算結果。
2.轉化圖文,解決數學問題
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普遍,是轉化思想的主要構成部分,利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利于優化知識教學效果 [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雞兔同籠”問題,也是從圖形中總結出解決方法。如:雞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6條。求雞和兔各有多少只?教材呈現了列表法和用算術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其中算術解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方法,有的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學中如果能夠借助畫圖,通過數形結合,把算式中的每一步與圖形結合起來,一步一步總結方法和規律,幫助學生理解。先畫8個圓,表示8只動物,假設全是雞,給每個圓畫2條腿,共畫了8×2=16條腿。
通過觀察,學生不難發現,16條腿比實際的假設少了26-16=10條腿,這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少掉的腿是兔子少的,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個圓添2條,10條腿可以添10÷2=5(只)。
從畫好的圖中可以看出,其中5只動物有4條腿是兔。還有3只有2條腿的是雞。這樣的解題思路顯然很大程度上擺脫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通過數形結合,有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此外,在相遇問題、行程問題中,圖形也是好幫手,甚至可以說離開了圖,小學生很難理解這類問題。
3.轉化情境,熟悉數學問題
情境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十分普遍,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支撐,教師的情境創設能力很大程度影響著學科教學質量,因此課改提出了提升教師情境創設能力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學情境創設應該始終立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將數學知識由抽象轉化為具體化,實現對學生的興趣激發和能力提升,在情境轉化中體現對陌生問題到熟悉問題的過渡。數學學科學習要求學習者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這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基于此,我們可以借助教學情境將抽象問題轉化、將陌生問題熟悉化,為小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提供契機[4]。本文主要以化新為舊的情境轉化方法為例展開教學方法分析:數學轉化思想的應用其實很多時候以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作為基礎,將新知識教學建立在舊知識體系基礎上,利于降低新知教學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溫故而知新”,在新舊知識之間找到轉化點,利于知識體系構建。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部分知識教學中,筆者以這樣的轉化過程開展教學實踐,首先我提出問題:“13-9=?”,學生的計算速度很慢,對于借位知識的應用還比較生疏,于是這時候我結合學生熟悉和擅長“1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將借位問題轉化成如下計算過程——10-9=1,1+3=4。問題難度降低,解決效率提升,學生的興趣也逐漸濃厚,然后我引入后續的借位計算方法教學。再如之后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的知識教學中,我們應該集中做好教學指導,聯系到以上教學的“小數乘以整數”中應用的轉化方法,在這部分知識教學中同樣適用。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對比整數除法和小數除法的計算過程,讓學生形成對比之后,按照小數乘法計算規則解決小數除法問題。這個環節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學習活動,結合已經具備的知識體系,利用轉化思想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發揮小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小學數學轉化教學質量提升[5]。
4.在實驗操作中滲透轉化思想
數學知識學習的最終目標就是指導實踐,而利用實踐操作滲透數學轉化思想,則體現了實踐發展對理論學習的反作用。借助實踐操作滲透轉化思想,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利于發展小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操作的時候,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明確這樣操作的方法,也要幫助學生理解這樣操作的原因,領悟其中蘊含的內在思想方法。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有的學生發現利用數方格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在這個時候思維受阻,沒有全新的解題思路,我及時點撥學生將未知圖形轉化為已知圖形求解面積,學生受到啟發之后,利用剪裁和拼接的方式,重構圖形,轉化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系,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將平行四邊形的底、高轉化成長方形的長、寬,最終求得平行四邊形面積。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轉化思想的應用效果已經得到肯定,我們在新課改形勢下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這種思想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小學生實際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教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找到解題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契機。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方式,希望能夠為同行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史寧中,吳千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蔡玉玲,劉繼輝.淺談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6,11(04):1178-1179.
[3]田靜,張慧麗.應用“轉化思想”加強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20):140-141,144-145.
[4]張玉勤,王海金.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20(17):135-136,138-139.
[5]孫鳳武,徐愛琴.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山東省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討會綜述[J].小學數學教育,2016,20(19):1046-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