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燕
【摘要】主題式教研活動是園本課程建設實踐的需要,是教研品質提升的需要,同時是課改背景下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主題式教研通過“共看、共研、共想”三部曲,實現了教研活動的整體改造和實踐創新,提升了園本課程的質量。
【關鍵詞】主題式教研;園本課程;專業成長
主題式教研是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富有共性,又難于解決的問題,通過主題式的研討,達成共識、解決問題的一種教研活動形態。主題式教研活動突出教育教學、課程改革中的“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在研究方式上按照“發現問題—確定教研主題—解決問題—組織實施—全園推廣”的脈絡,構建教研共同體,引領教師自發自覺地進行研究,提高園本教研的實效性,從而提升園本課程質量。
一、主題式教研活動背景
1.發現實踐中的問題
我園申報的江蘇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生態園理念的兒童戶外游戲課程行動研究”正在有序推進中,幼兒園立足本土的場地資源,每個班級從孩子的興趣、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經驗三方面挖掘園本課程內容,開展研究活動,歷經一年半的實施,發現班級之間園本課程實施水平差距較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個人專業能力存在差異,另一方面是幼兒園現行的教研形式存在問題,每周一次的教研主題雖然定位于課程,但因為班級實施的主題不一樣,教師之間缺少共性的話題,研討流于形式,教師隊伍成長緩慢。為此,我們調整課程實施方案,將省編教材內容與幼兒園周邊資源相融合,進行園本化實施,同時各教研組的不同班級根據本班孩子的興趣需求開展班級項目活動實踐,開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團隊合作模式,每周進行主題式的教研活動,為教師搭建一個共同教學研討平臺。
2.確定研究的主題
大班上學期,老師們通過前期的調查了解,決定開展“我的動物朋友”這一主題活動。在第一輪課程審議時,教研組梳理了主題實施框架,但是各班級項目活動該怎么選擇,從何入手,是延續以往的集體教學的形式,還是更多地開展戶外體驗活動?活動內容是先梳理出來,還是根據孩子的興趣隨時生成活動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老師,小、中班教研組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幼兒園將各教研組反饋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決定基于問題,以大班主題“我的動物朋友”為例開展一次全園參與的主題式教研活動。
二、主題式教研活動三步曲
第一步:共看——以展示課呈現真實場景
(1)提供一個真實的場景
活動前期,業務園長到大班組各班級了解該主題已經進行到哪個階段,班級教師為課程做了哪些前期準備,將情況進行匯總,課程領導小組進行價值判斷,共同商議本次教研活動的內容——談話活動“我喜歡的小動物”,內容圍繞“你喜歡哪些小動物”“你知道動物最喜歡什么,他們有哪些特殊的本領”“你最想知道關于動物的哪些秘密”四個方面展開交流、討論、表征,從而了解幼兒的已知經驗和未知經驗,為全體教師創設一個共同學習的教研現場。同時提出具體的活動組織要求,展現一個常態的教學活動,真實再現我園孩子的發展水平,為教師提供一個真實的教研場景。
(2)圍繞一個共同的話題
為了確保本次教研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課程領導小組圍繞項目活動由淺入深梳理了四個研討話題,即“你認為該如何選擇項目活動”“項目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切入”“結合今天的談話活動,你認為大班的項目活動可以往哪方面拓展”“今天的教研活動給你什么樣的啟發”,業務園長將本次教研活動的流程提前告知全體教師,鼓勵大家查閱書籍,收集相關的背景資料,并結合自身的課程實踐經驗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3)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
因為前期的相關準備,教師在觀摩活動時眼光不再是關注授課教師的一言一行,而是帶著研討的話題,向同伴學習,向幼兒學習,仔細傾聽幼兒說了什么,用心觀察幼兒關注什么,從中解讀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通過主題式教研活動,授課者、聽課者的關注點都落到了幼兒身上,大家都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為課程的后續發展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思考。
第二步:共研——以合作交流提升互動
在研討環節,教師對集體教學活動進行了簡單的交流與分享,大家一致認為,孩子們已有經驗的再現來源于周邊的生活,如孩子們在談論“喜歡的動物”時,大多數孩子說到貓、狗、羊、蝴蝶、蜜蜂、蝸牛等;孩子的關注點來源于電視節目以及自己去過的地方,如“蝸牛為什么有黏液、旗魚為什么速度那么快、恐龍為什么滅絕了”等問題。觀點相對統一后,結合教研主題,幼兒園組織大家圍繞著提出的三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教師表達觀點的同時,也在仔細聆聽他人的想法,吸收有用的信息,重建自己的想法。以下是部分研討內容。
問題一:如何選擇一個適宜的項目活動?
教師A:班級開展的項目應該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求,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能看到、摸到、接觸到的事物。
教師B:我認為項目活動的選擇一方面要是孩子熟悉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是對他們已有經驗的一種挑戰,能讓孩子在活動有所發展,不能僅僅是已有經驗的再現。
教師C:項目活動要能拓寬孩子的視野,創設豐富的環境,提供各種材料給孩子多種表達、表現的機會,當然這些材料要是生活中容易獲得的,方便我們老師開展活動。
教師D:項目活動的開展可以與本鎮的地方特色(西來的橋、綠豆餅)和本土文化(面塑、柳編)相結合,因為我們有有利的人力、環境、物質資源優勢,能助推項目課程的實施,也讓孩子從小能接受地方特色、傳統文化的熏陶。
問題二: 項目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切入?
教師B:項目活動的實施可以從日常觀察孩子的興趣入手,從談話活動、集體教學活動中拓展,從參觀、交流、觀察等方面切入實施。
教師G: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都可以成為項目活動實施的途徑。
教師E: 幼兒園現在實施的綜合課程叢書中有很多的點可以挖掘,有時教師預設的活動并不一定是孩子感興趣的,他們會在活動中提出很多的問題,恰恰這些問題可以成為項目活動的開端。
教師F: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幼兒周圍的突發事件、生活中的節日等都能成為很好的項目來源,教師要做有心人,將各類資源與孩子進行有效連接,關注孩子的行為、語言的變化,從而實時介入,實施項目。
問題三:針對今天的談話活動,你覺得班級老師可以開展哪些項目活動?
教師B:我認為,可以結合小朋友提出的“狗為什么喜歡吃骨頭?旗魚為什么速度那么快? 鯊魚為什么吃肉?蝸牛為什么有黏液?”等問題,讓孩子自由組合,劃分幾個動物研究小組:“圍繞xx動物喜歡吃什么、住在哪里、它有哪些本領、它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它能活多久”等問題收集資料,開展動物海報制作,組織談話交流,圍繞動物的皮毛、動物的家園、動物喜歡吃的美食、動物的特殊本領等開展專題研討、建構、制作活動,實施項目。
教師G:談話活動中,部分孩子說到蚯蚓、蝸牛等動物,這是幼兒園戶外常見到的,可以開展戶外實踐,讓幼兒帶上畫筆、紙、透明的罐子到幼兒園里尋找動物,縮小動物研究范圍,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和課程的生長點:發現動物—捕捉動物—觀察動物—養殖動物—探究動物的秘密,開展系列研究,支持孩子的深度學習。
教師C:很多孩子提到了恐龍,常州恐龍園距離我鎮較近,很多孩子有游玩的經驗,我們可以開展恐龍園的項目活動,利用戶外大型建構資源,進行建構活動,從“我設計的恐龍園—我們怎么搭建—發現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再次搭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一步步推進項目。
三個問題,層層遞進,主題鮮明,讓參與者在不知不覺中完善項目課程實施的基本思路,建構項目實施的框架,為今后的實踐操作積累豐富的經驗。
第三步:共享——以頭腦風暴碰撞智慧
通過兩個小時的思維碰撞,教師從孩子的生活、孩子的興趣、孩子的經驗出發,結合幼兒園周邊資源,圍繞項目的開展找到了四個關鍵點:一是從集體活動中拓展項目,如“動物研究小組”“幼兒園里的動物朋友”;二是從區域游戲中拓展的項目,如“我喜愛的動物故事書”“長頸鹿來到我們班”;三是從戶外游戲中拓展項目,如“戶外建構常州恐龍園”“戲水池里的動物朋友”;四是從一日生活中拓展項目,如“自然角里的田螺”“護蛋行動”等等。班級教師可以從中挑選、落實方案,驗證方案的適宜性,幼兒園再組織進行現場跟蹤指導,分析項目活動實施的情況,不斷調整和優化活動方案。
三、主題式教研活動感悟
1.主題式教研是提升課程質量的基本保證
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是幼兒園的管理者,更是課程的引領者,通過深入一線了解課程的實施現狀,及時發現教師在實踐中的困惑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以問題為導向,聚焦重點,確定主題,搭建教研平臺,鼓勵教師在研討過程中協商溝通,貢獻自己的智慧,共同解決問題,在交流和碰撞的過程中互相吸收有益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主題式教研的問題來源于課程實踐,同時研討中形成的方案也將回到課程實踐中進行驗證。教師用研究的視角積極建構園本課程,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繼續走進教育現場,不斷調整優化方案,同時將課程實施中遇到的新問題轉化成新的教研活動主題,展現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園本課程建構的魅力,提升園本課程的質量。
2.主題式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主題式教研活動前,教師要事先收集積累研討素材,汲取內化教育教學理念,主動學習,積極思考,開展自主研修;主題式教研活動中,將全園教師聯結在一起營造寬松、平等的研討氛圍,教師以研究者的形象出入于活動內外,行走在幼兒之間,充分調動了教師發展的內驅力,激活教師的研究潛能;主題式教研活動后,教師要將研討的結果應用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與優化,促進教師理論與實際、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實現促進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的目的,展現現代幼兒教師的新形象。
主題式教研活動,明確了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背景,突出了以有效地解決園本課程實施中的問題為主題,倡導以反思互助、專業引領為路徑,通過“共看、共研、共想”三部曲,提升了課程質量,實現了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云淑.關于園本課程、課程園本化、園本課程開發的概念辨析[J]. 教育科研 ,2008(11).
[2]馮偉群,徐慧.多元教研促成長,多方支持促研究 [J]. 早期教育,2017(09).
[3]姚秋平.如何實現教研活動課程化[J] .基礎教育課程,2015(12).
[4]虞永平.學前教育中的六大轉變[R/OL].[2017-04-04].https://www.docin.com/p-1882625529.html.
[5]德布·柯蒂斯,瑪吉·卡特.關注兒童的生活:以兒童為中心的反思性課程設計[M].鄭福明,張博,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