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偉
摘要:小學中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學生需要認識生字生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并且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需要做到:實施生活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進行練習實踐,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是學生接觸各類學科、掌握各種知識的基礎,而小學中段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學好這一時期的語文知識是必須的。語文教師應該擔負起自身的教學責任,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努力在這一階段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從而為學生之后進一步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1 實施生活化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緊密關聯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有效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實用的一面,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上所要傳達的知識內容。為使生活化教學進行地更加順利,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留心身邊的案例,并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選擇學生可能感興趣的例子讓學生學習。將這些案例與自己的教學進度相結合,從而開展生活化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意愿。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時,瀏覽課文內容可以發現,這是一篇與學生們的生活有很大聯系的文章,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在生活中的經歷來開展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先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知道的秋天的雨有什么樣的景色,然后再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文章,讓學生聯系自己印象中的秋天的意象如黃色的銀杏樹、紅色的楓樹、飄香的果樹等,然后與課文中的描寫作對比,從而學會文章的描寫秋天的手法,最后再模仿課文中的句子自己寫一寫等。
2 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十分鮮明的性格特點,他們大都活潑好動,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又不容易對一件事物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因此就特別需要教師來輔助學生進行學習,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能夠專心致志地聽講。結合學生的特點,教師應該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來將學生的好奇心轉移到學習上,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探索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其次教師應能夠通過平時的教學引導學生養成預習課文、課后復習等習慣,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水平。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美麗的鹿角》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提一個問題如“美麗的鹿角對鹿有什么幫助?”等,來吸引學生進行接下來的閱讀。之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將課文朗讀一遍,讀完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如鹿腿和鹿角有什么不同等。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并將課文內容總結成表格,以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習慣。在最后可以讓學生站起來將文章講述的故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習的內容。
3 進行練習實踐.保證學生學習效果
在小學中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一定的練習實踐來幫助學生將平時學到的知識進行鞏固,從而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教師來說,讓學生進行練習可以使教師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對學生的學習提出針對性的建議,為學生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從而讓學生之后的學習更加順利。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進行練習實踐來考查學生們這一篇課文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根據拼音與組詞默寫“浙”、“臀”、“額”等結構較為復雜的字,然后讓學生們根據課文內容簡單整理出作者游覽的路線圖,以檢測學生們對文章發展脈絡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仿寫課文中出現的優美句子,并說一說這些句子的描寫手法有什么特點等。通過這樣的練習,幫助學生回顧所學習的知識,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中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重視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通過選擇合適的教育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將這一時期的語文知識掌握好,并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首先應該實施生活化教學,將生活中的實例融入到平時的教學中,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還應進行適當的練習實踐,將學生的知識基礎鞏固扎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措施,幫助教師將小學中段的語文教學順利進行下去,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胡秀榮.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8(S2): 115.
[2]趙婷婷,打造生動課堂,開展高效教學——淺析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32):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