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霞
摘要:國家的繁榮,社會的進步,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更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近幾年來人們對教育重要性的認知程度越來越高。教師隨著進步也一直在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起點,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設計優秀的教學方案,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課堂的實際需要,還能夠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本文以以學習起點作為切入點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起點;教學效率
教師懂得如何尊重學生,是獲得提升教學效率行之有效的策略。由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表現欲望非常強,教師如果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組織教學,對提升教學效率有非常重要的幫助。這樣,不僅能夠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合學生的實際起點出發,讓他們在課堂中找到自我,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1 結合學生學習起點.精心設計教學目標
縱觀小學數學教材的實際情況,教材的設計是經過多層考察和研究才進行出版的,知識層次的梯度都有一定的科學性,并且每個年級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知識體系非常完整,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難度逐漸增強,教材內容不僅滿足學生的年齡特點的實際需要,還能夠滿足學生智力水平的發揮,并且滿足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雖然教材設計的科學合理,但由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因素,導致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的掌握程度不盡相同,并且有極個別同學不能夠滿足教材對學生的需要,這樣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對于起點高的學生,實施高教育目標,對于學生起點比較低的,要降低教學目標。
例如:小學階段整數的簡便計算,是整個小學階段的重難點,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部分學生不知道用什么運算定律。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課前功課了,在講分數混合運算時,就要提前掌握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起點,對于起點較高的能夠熟練運用運算定律計算整數,那運用知識遷移能力,將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那就容易很多,對于那些起點比較低的學生,整數簡便計算都不能掌握,那在講解分數簡便計算時,就要提前復習運算定律,這樣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目標,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非常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實際要求。
2 結合學生學習起點.運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加工
結合學生學習起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加工,這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學內容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結合的,是知識傳遞的主要媒介,科學的整合教學資源,能夠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促進學生對新知識充滿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結合學生的學習起點,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情境導入也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講角的這個知識點時,我們知道角的大小與變的長短沒有關系,而是與開口的大小有關系,學生在這里做題易為出錯。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加工,
射線是學生的已有知識,而角是兩條射線組成的,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先展示射線,然后把兩條射線運用動態過程組合到一起而形成角,這樣學生就能知道什么是角,再用多媒體播放邊的長短變化,角有沒有變,播放邊的開口大小,角有沒有變。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能在視覺和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知能力,將知識點更加形象生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對提升教學效率有很好的幫助。
3 結合學生學習起點.設計有梯度的達標檢測
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當今小學數學中,完成本節課數學知識新授時,教師一般都會設計幾道具有針對性的達標檢測題,并且當堂進行批閱。在達標檢測題的選取上,教師可以遵循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將題型設計的具有一定梯度性,可以分為基礎題型“必做”和拔高題型“選做”。針對起點較低的學生,讓他們完成必做題,讓學生能夠掌握基礎性的數學知識,針對起點較高的學生,鼓勵他們完成選做題,讓他們掌握教材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前面的基礎題都是相同的,在后面就可以加這樣一道題:一個乒乓球在高空自由下落,一共5秒落到地面。已知第一秒下落的高度是5.2米,之后每一秒下落的高度都比之前的多10.2米。這個乒乓球在高空自由下落前距離地面的距離是多少?這樣結合學生學習起點,設計有梯度的達標檢測,就可以上起點低的學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找到自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起點較高的同學通過拔高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起點高學生的實際需要。
4 結語
本文在結合學生學習起點,精心設計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加工和設計有梯度的達標檢測三個方面對以學習起點作為切入點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簡單論述,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性關懷,對不同起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教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