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琳鈺?田曉冬

摘要:古代陶瓷制品是古代陶器、瓷器和其他炻器的綜合總稱,在中國傳統古代造物藝術歷史上源遠流長,諸多卓越的古代陶瓷制品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傳統造物藝術文化上也都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中國陶瓷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發現可以直接運用青花陶器的幾個國家陶瓷企業之一,從堯舜帝國時期的韶州仰韶龍山文化、馬家窯文化到六朝十國時期逐漸興起的漢傳佛教文化;到了唐朝,一個被人們認為是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的光輝時期,工藝技術開始進行巨大改良,成批量地出現精巧瓷器;隨后推至宋朝,陶瓷工業開始蓬勃發展,開始大量陶瓷輸出,鈞、汝、官、哥、定窯為主要代表的八大名窯相繼興起于各地;至明朝,青花瓷工業達到了藝術頂峰;中華民國政府成立之后,產品不是完全承襲前代即是完全照搬國外工藝設計,發展止步不前。
關鍵詞:現代陶藝;文化內涵;裝飾擺件;運用
一、引言
我國現代陶藝與我國傳統現代陶藝的主要一個區別點就是它從實用與藝術審美的基本原則逐漸走向更單純的藝術審美和一種情感的綜合表達,它使其展現出的一種強烈的個性,既自由又奔放,還使其融合了對于瓷泥和陶釉深層的藝術探索,它不僅使其包含了對于傳統現代陶藝的一種審美,還使其融入了一種現代藝術觀念,用不同的泥釉燒制工藝方法才能使其完美演繹出一種個性化的現代視覺藝術符號。陶瓷產品藝術不僅僅只是一門傳統藝術創作,也是一門現代技術,藝術與現代技術相輔相成,在現代陶瓷產品設計中還非常需要結合傳統文化藝術內涵,注重藝術形式,實用和美觀的一致,而不是一味地去強調陶瓷產品的藝術實用性,要把不與人們相熟的一些東西產品當成一個未知的藝術范疇再進行開發,從而重新開發獲得社會人們的高度關注。
二、現代陶藝概述
原始時期,陶器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而出現,人類文明蓬勃發展發展,陶瓷藝術也從未停止,它體現了世界人類文明的智慧。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陶瓷藝術歷史至今有五千多年,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以獨特的技藝、精致的裝飾以及完美的造型而聞名海外。可以說,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國人開始關注現代陶藝,并在輿論認知應該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陶瓷藝術”的概念較為籠統,它既指“陶瓷”藝術,也指“瓷器”藝術。“現代”的存在就是為了區別于傳統陶藝。
現代陶藝就是在“泥”的基礎上,融合現代人審美趣味和審美需要的藝術。與傳統的陶瓷藝術對比,受現代藝術的發展和影響,現代陶瓷藝術可以給人們更多新的審美感受和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現代陶藝是對傳統陶藝的一種“越軌”的行為,它將陶瓷藝術從“器”的概念中抽離出來,賦予陶瓷藝術參與藝術領域的純粹形式,并挖掘和發展陶瓷藝術,以現代精神創造陶瓷藝術形式。
三、現代陶藝裝飾擺件在生活中的運用
真正的設計應該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在實踐中完成設計。一件好的作品,存在許多值得思考與鑒戒的東西。設計師應該看到它值得借鑒的地方,而不是盲目跟風抄襲。
現代陶藝裝飾擺件介入生活:
伴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進程,人們對生活的品質要求提高,陶藝品也不僅僅被人們認為是一件冰冷的收藏品,它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這是一種文化的沉淀,一種精神的寄托。忙碌了一整天的人們更需要這種慰藉,更向往工作后回到一個溫馨、自然、純樸的生活中。陶藝裝飾擺件,也是一種別樣的陶藝品,它自帶天然“泥”的屬性,能給人們一種獨特的“親近感”,一種疲憊后的“放松感”,更能符合人們的心靈追求,這是別的藝術品所不能及的(圖1)。
一個人若是長久面對發達的高科技文明,那么他的身體甚至靈魂都會恍惚,仿佛失去了什么。這是人們內心深處對“返璞歸真”的向往,借以陶藝打造出來的純真質樸的作品不僅有了現代的藝術效果,還洗滌了現代人們被物質文明充斥的心靈世界。這便是現代陶藝裝飾擺件需要在生活中得以運用的原因[1]。
陶瓷材料的自身便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材料本身的美是正確發現與使用。懷表一直以來被認為代表貴族,普通人民根本不會佩戴,在經過瑞士人的改造才變得平民化。而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懷表變得更加不尋常化,人們往往會選擇手表或者手機來查看時間,但懷表的收藏價值從未減少。所以我們可以將其變得不僅僅只是藝術性,而要改變它原本的創作形式,融入現代手法,賦予它一個新的代表者。要做到這些便需要制作者深入理解和欣賞這種美,并且材料的基本結構特征與外延特征都必須符合環境,只有如此才能更加符合與科學文化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圖2)。
四、現代陶藝裝飾擺件的體現
當代陶藝作品呈現出個性化、理念化的特色,藝術家在進行陶藝作品的創作時,必須重視陶藝技法的合理運用,良好的技法不僅能幫助陶藝家提升作品價值,還能使其創作出更具特點的作品[2]。
(一)文化體現
瓷器這種器具本身在歷史的發展之中,就傳遞了中國文人志士對于一種高潔和脫俗生活以及精神的追求。將瓷器置于室內裝飾中,可以傳遞一種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主人對于超脫生活的向往。這些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吸取的設計靈感,使現代瓷器的藝術設計不僅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還符合現代中國人的審美要求。
(二)設計體現
捏塑成型是一種最便捷的方式,主要靠靈敏運用雙手直接塑造,往往顯得更加自由和主動,也更容易創作出栩栩如生的陶藝作品。
捏塑方法是由于采用各種泥料特殊的可塑性,再加上其他各種操作簡便的制造工具,從而可以進行手工捏造各種器物及其文化風貌形態的一種方法。捏塑成型工藝是古代陶瓷捏塑成型制造工藝之一,從它存在之時它便存在。盡管雕像捏塑看上去很容易,但往往更容易的東西,更難駕馭。就像一個個中國人在寫字,雖然“一“字的筆畫數量最少,看著也最容易書寫,可想把它寫好看了卻不簡單。捏塑法既是如此。
五、現代陶藝裝飾擺件的未來發展
要傳承一種物質文化,除了必須要具有自身的實用功能之外,還必須要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藝術特色與其精神的內涵。
中國是第一個發明陶瓷的國家,流傳下的陶瓷文化底蘊可想而知,對于傳統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懷表,出現于公元1504年,因其特殊性在市面上少有出售,它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是,它是鐘表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時代,見證了一種藝術品的手藝,它還具有獨特的收藏價值。但市面上的懷表設計偏于傳統,要重新進入大眾的視線且能夠被更多的人接受便要在其創作形式和用途上加以創新。懷表的歷史不如陶瓷悠久,但兩個不同的事物碰撞總能產生一種新的物質,將陶瓷與懷表結合起來,將其制作成裝飾擺件,既美化了生活環境,又彰顯了文化內涵,使它更具新社會新時代的特征,才會符合大眾的情感,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
六、結語
“天下器物,多有裝飾”。中國陶瓷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裝飾和器物緊密聯系,形成了獨特的陶瓷文化。在審美多元化的今天,具有悠久歷史的陶瓷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現代陶藝在傳統陶瓷藝術的基礎上的更新與發展,不僅促進了現代陶藝的裝飾在創作方向與表現形式、表現手法向更高的藝術境界拓展,而且出現了“百花競艷,萬象并存”的態勢,其全新的觀念、奇特的創意、豐富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藝形成了獨特的工藝裝飾形式[3]。只有在原來基礎上結合外來文化與現代文化,并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在視覺的效果中窺見傳統的韻味,體現出現代的特征。
參考文獻:
[1]石自姻,陳杰,馬婧.現代陶藝在室內陳設設計中的藝術性體
現[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3(4):64-65.
[2]馬潔.淺談陶藝作品的技法[J].傳播力研究,2019(31):178.
[3]席秀良,王曼.淺議中國現代陶藝裝飾的運用[J].藝術廣
角,2008(0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