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盈
摘要:課堂的教學環節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河北外國語學院“準職業人”培養課堂打破了傳統的課堂結構,而作為鋼琴教學也始終遵循這一原則,形成特色課堂教學環節并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在整個鋼琴課程“準職業人”培養課堂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關鍵詞:鋼琴課程;“準職業人”培養;教學環節
一、“準職業人”培養課堂結構系統
鋼琴“準職業人”培養課堂結構系統為“一鏈”“三步”“五導”“七環節”。
(一)“一鏈”也就是所謂的問題鏈條:通過問題鏈的引導,引導學生自學、探索知識以及相互研討以此來達到課堂中的教學目標。
(二)“三步”即:1、在課前進行導學案的提前預習;2、在課堂中進行導教案的貫穿;課后進行親自實踐。
(三)“五導”指的就是進行導學、導教、導評、導演、導練,要幫助學生指出如何去學、怎樣去學、學什么內容,而在導學案中也要設定具體的知識、技能與素質目標框架。
(四)“七環節”:回顧-導入-自學-合作探究-歸納小結-達標檢測-創新研討。
二、“準職業人”培養課堂的三環節實施途徑
(一)課前環節
鋼琴課程“準職業人”培養課堂課前環節包括集智備課、集智備學和小組建設三個部分。
1、集智備課:課前鋼琴教師在一起進行集智備課,以一本教材為藍本,多本教材為補充,備知識點、備教學方法、備實際案例、備學生的接受情況。
2、集智備學:教師根據導學案形成“集智備學明白卡”,“明白卡”體現知識目標、技能目標、素質目標。學生根據明白卡的內容有重點、有方法的進行提前預習。
3、小組建設:根據學生成績、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劃分成若干的學習小組。
(二)課中環節
根據鋼琴導學案的內容和學生預習“明白卡”的情況,在課堂上進行練、比、評、學,讓學生在展示、爭辯和答疑中深入了解知識點。
(三)課后環節
課堂結束并不是導學環節結束了,課后環節也是“準職業人”培養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進行總結歸納,為下一堂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準職業人”培養課堂教學基本環節
下面以一堂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過程為例,來闡述“準職業人”培養課堂教學基本環節設置。教學樂曲名稱為《豐收之歌》,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運用基本理論知識點,獨立完成樂曲的編配及演奏任務,并運用到情景表演等實踐環節中。
本堂課分為七部分完成知識技能目標的掌握:
第一步:課前導學——布置課堂任務
(一)熟練視唱樂曲《豐收之歌》的節奏及旋律,了解歌曲創作背景。
(二)讓學生通過即興伴奏的理論知識點,為樂曲《豐收之歌》獨立編配和聲及織體。
(三)在導學案中提示學生在編配樂曲時應注意樂句的劃分、樂曲進行過程中情感的走向,避免重復使用和單一使用,對樂曲前奏、間奏和結尾可以進行設計等內容。
第二步:知識回顧+新課導入
(一)根據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復習與本節課內容相關聯的舊知識點并舉例說明。
(二)教授新知識。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的和聲配置的原則、樂曲織體編配原則等內容。
(三)視唱本樂曲節奏及旋律。
第三步:合作探究——討論準備階段
把全班按每組4—5人進行分組,對本樂曲的樂句劃分、和聲配置及織體編配進行討論并做好演示講解準備。教師提示在演示的過程中每組同學要說出本組研究出的多種配置方法。
第四步:展學環節——實操階段
每組代表上講臺邊演示彈奏邊講授《豐收之歌》的配置方法及配置過程。在演示的過程中也可以利用板書、提問等形式進行輔助講授。每個同學講完,其他組的同學提出質疑和觀點,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中達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樂曲的和聲配置和織體編配規律特點。
第五步:研學階段——總結提升,完整示范
教師對本樂曲的彈奏方式進行示范彈奏,并將樂曲分成四大部分來講。每講到一部分,首先讓學生試聽,然后讓學生分析出用到了什么織體編配方式以及這樣用的優點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