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樹森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推進,美術教學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滲透逐漸成為教育要求的重點。如何合理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充分發揮美術對其傳承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是當前美術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新課題。文章簡要分析傳統文化元素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深入探討針對初中美術教學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措施,以期為美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美術教學;傳統文化元素;滲透
中國歷史悠久的文明大國,民族文化是值得每一位國人傳承與發揚的寶貴財產。美術作為具有獨特文化傳承性特點的藝術形式,勢必發揮關鍵性作用。通過結合傳統文化元素與美術教學,巧妙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于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文化素養。
一、傳統文化元素的內涵
傳統文化元素是人們歷經歲月積累與沉淀,影響其生活與思想的物質與非物質元素,蘊含傳統精神,體現中華文化神韻。新課標要求,美術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滲透貫穿時代精神的傳統文化元素是美術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這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其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同時也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基礎。
二、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措施
1.豐富傳統文化元素美術鑒賞課程
學習具有傳統文化元素風格的美術作品鑒賞課程是首要途徑之一?,F階段中小學美術教材,已包含一些中國傳統的山水、人物等古代繪畫作品,陶瓷、青銅器等古代工藝品等。因此,教師需充分利用現有的美術教材,發掘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元素,善用教材中的內容開展傳統文化元素美術教學,適當地尋找相關資料,豐富課程,向學生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魅力所在,吸引學生對其產生興趣。例如,對教材中中國傳統青銅器鑒賞中,教師可單獨選出一節課著重講解,并在備課過程中收集相關影視、音樂資料等,利用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時期青銅器的樣式特點和意義,更好地理解青銅器所蘊含的藝術境界。在中國傳統山水畫鑒賞中,教師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尋找實物山水畫作品,讓學生能近距離觀察整個藝術作品,從視覺、觸覺等多方面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印象,使課堂生動豐富,開拓學生眼界的同時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2.開展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美術實踐活動
趣味性的美術實踐活動往往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為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通過開展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美術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加切實了解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例如,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景區寫生,真實感受中國傳統山水畫所蘊含的意境,并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山水畫;敦煌壁畫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之一,可讓學生在其基礎上進行相似風格的創作與臨摹;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風俗,帶領學生創作相關繪畫作品,例如舞獅、鞭炮、中秋月餅等;開展針對唐裝、繡花鞋、旗袍等中華傳統民族服飾的鑒賞課程,體會其魅力所在;參觀藝術展覽館讓學生認識平時難接觸的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形式,如瓷器、織繡、龍鳳紋樣等;帶領學生動手制作中國結并感受,使教學內容更具活力。另外,建設交流平臺也是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舉措之一,教師可定期開展傳統文化元素學習成果交流總結課程,鼓勵學生互相交流相關信息并討論,教師發揮指導作用,這樣不僅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元素知識的興趣,還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3.延伸傳統文化元素相關的課外知識
傳統文化元素包括音樂、文字、繪畫、詩歌、圖形、戲曲等,展現了濃郁且獨特的中華特質。為更加深入有效地將其滲透到美術教學中,教師還要格外注重在課外傳統文化元素知識的延伸方面下功夫,除了介紹藝術作品美術方面,還要適當滲透其他方面的傳統文化元素知識,擴大滲透面。例如,北宋畫作《清明上河圖》是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之一的國畫,在對其鑒賞學習中,教師可在基礎課程講解之后,進一步介紹當時典型的建筑結構特征,或通過介紹其中人物的動作,進一步延伸當時的書法、樂器、兵器、服裝、詩歌等傳統文化元素,逐漸向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提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的效果。
4.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滲透傳統文化元素
(1)情境創設教學方法
所謂情境創設教學方法,即教師通過某種手段或媒介,營造充滿文化氣息的課堂氛圍,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魅力。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知識面較為狹窄,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了解較少,尤其是對唐詩、宋詞、詩經等相對抽象的文化元素理解方面比較困難,為保證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創設教學方法,將晦澀難懂的文化元素信息轉變為更加生動具體易于理解的實物或影音資料,使學生與傳統文化元素的接觸變得更加自然、親切。例如,開展一節根據古詩進行繪畫創作的課程,由教師規定一個繪畫主題,如“夏天”,學生從自己所學過的古詩中選擇相對應的詩句進行聯想繪畫創作。一些學生會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等,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充分考慮整首古詩的中心思想,以及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與心情,進一步聯想該詩句中所想表達的意境,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所想到內容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學生與傳統文化元素之間搭建一個平臺,使學生能夠徜徉其中,同時提升學生對于詩歌這種傳統文化元素的理解,以及繪畫聯想思維的構建能力。
(2)游戲教學方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但由于自控能力較差,普遍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因此,利用充滿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方法滲透傳統文化元素,往往能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教學活動中來,提升教學效率。例如,色彩一直是美術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彩墨畫的美學特點,教師可在色彩的教學課程中滲透彩墨畫的相關內容,并利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抽取繪畫主題,通過中國畫顏料與墨汁進行點與線的繪畫創作,最后評比出作品最具有表現力的小組。通過這種教學形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感悟色彩的表現力,還有效地向學生滲透彩墨畫這一傳統文化元素的相關知識,由于其中運用了墨汁,教師還可以在課程中向學生介紹另一種傳統文化元素——文房四寶,更加豐富本節課程所涉及到的傳統文化元素內容。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繼續帶領學生對著名彩墨畫作品進行賞析,分析畫家的彩墨技法與用筆方法,并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模仿,期間播放一些古箏音樂,渲染課堂氛圍,最大限度提升教學效果。
(3)興趣導入教學方法
通過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開展后續教學的興趣導入教學方法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傳統文化元素作為人民群眾智慧的捷徑,所蘊含的歷史人文知識豐富,是很好的興趣導入素材。例如,臉譜這一傳統文化元素是通過顏色與圖案表現人物的性格與特征,其生動的形象特征與藝術表現力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臉譜導入對色彩所表現意義的相關教學,教師向學生介紹不同臉譜所塑造的人物性格與情感,并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
結語
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元素是每一位中華兒女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美術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引導者,必須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元素對于美術教學的重要意義,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將傳統文化元素滲透于美術教學中,充分發揮美術教學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作用,引導學生了解并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提升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劍輝.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形象美與地方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重新構建[J].教育科學,2015,31(06):36-37
[2]李彧.探析中學美術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承[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下旬),2012(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