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翠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教師要加強對美術教學理念及內容的研究,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美術;教學理念
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很難滿足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師在落實“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過程中優化整合美術課題內容,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客觀呈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其在積累美術知識中深化發展觀察、想象、創造、審美、實踐等能力的同時擁有高尚人格。
一、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呈現學生主體地位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革新傳統教學理念的過程中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規范化指導美術教學各環節的同時促使各層次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各環節,在強化課堂主人翁意識過程中順利激發美術興趣,促使課題教學目標在學生主動參與中順利實現。
以“情感的記錄”為例,教師要全面、深入剖析美術教材及班級學情,明確班級各層次學生美術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在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過程中尊重班級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化操作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同時創設良好美術教學情景,生動、形象地呈現“情感的記錄”課題知識點,讓班級各層次學生在走進美術情景過程中都能從整體上了解素描淡彩畫、水彩畫各自特征、表現方法及美術作品意境是如何借助色調表達出來的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知識講解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呈現,深化把握課題內容的同時應堅持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等原則,設置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賞析素描淡彩畫、水彩畫過程中進行有效思考、探討,在把握作品色彩、線條、意境、主題等過程中深刻感知色彩造型作品具有的藝術美。與此同時,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入手,歸納、總結班級學生課堂問題解決情況,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優化、完善課題內容,補充講解美術理論知識、繪畫方法技巧的同時設置具有梯度性的繪畫任務。班級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屏幕中呈現的靜物作品,圍繞繪畫主題,巧用已掌握的美術知識、繪畫技巧,借助畫筆、紙張、顏料等,進行繪畫練習,在層次化實踐中將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練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呈現繪畫成果的同時對自己色彩、表現手法、主題思想等進行闡述,也可以說出自己在繪畫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其他同學可以在賞析的基礎上回答其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問題,確保班級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課堂,在問題思考、分析、解決及層次化繪畫練習中高效積累“情感的記錄”課題呈現的知識點,順利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二、整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優化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革新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有效教學的順利實現。教師要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深化解讀的基礎上有效整合美術教材內外課題,使其更具全面性、針對性、有效性的同時,實時豐富課堂內容,便于各層次學生在破解重難點中提升美術知識層次。
以“美麗的書”為例,教師要在班級學情分析基礎上多層面深化把握“美麗的書”課題基礎知識,尤其是教學重點與難點內容,教學重點:學生在設計書的封面、封底等過程中能夠客觀呈現書的內涵,在設計過程中能夠靈活、高效應用色彩、圖形等多樣化視覺要素等,教學難點:書籍設計過程中內容、形式二者之間的關系。隨后,教師要立足課題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題知識、技能及情感三大層次的教學目標,科學細化的同時將其貫穿到課題教學各環節,確保課堂教學有效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班級學生為中心,以“美麗的書”課題教學目標為切入點,全方位、系統化把握教材以外和課題緊密相關的內容,在現代化教學設備動靜結合畫面作用下,生動、具體地將其呈現出來,豐富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解決傳統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單一及難易度不適中等問題,確保課題教學內容具有較高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等。在知識講解過程中,教師要落實由易到難等原則,層層導入的同時控制好內容難易度,滿足班級各個層次學生美術學習的客觀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針對“美麗的書”課題重難點內容,合理設置實踐任務的同時指引各小組學生進行實踐,在互動、探討過程中明確書籍的構成要素、裝訂方式,合理分工的同時深化挖掘自身各方面潛能,優化利用已掌握的美術知識、設計方法技巧等,探索設計思路、設計方法及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融入創意元素的過程中共同設計書籍的封面、封底、書脊等,處理好書籍中文字、色彩、圖形等要素,將書籍的主題內涵巧妙滲透到設計的封面、書脊中。設計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學生展示所設計書籍,闡述設計思路、方法及遇到的問題,圍繞所設計書籍的主題,分角色進行情景表演,在多樣化實踐過程中深化把握“美麗的書”課題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效破解重難點內容,確保各層次學生的美術知識層次都能有所提升。
三、結合理念內容深化方法
初中美術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離不開可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在把握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深化教學方法,高效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指導各層次學生進行有效思考、探究、實踐,在獲取美術知識技能中學會發現、認知乃至創造美,在放飛自我、張揚個性中更好地培養美術核心素養。
以“裝點生活”為例,美術是一門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教師要在立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基礎上合理把握“裝點生活”課題內容,優化教學方法,要在科學應用生活化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理論聯系實踐法等過程中促使理念、內容、方法三者深度銜接,點亮美術課堂的同時促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入生活化教學法、信息化教學法,聯系班級各層次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借助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優勢作用,再現服裝、產品、書籍、包裝等領域學生熟悉的裝飾圖案,使其在觀看、賞析過程中從整體上感知不同圖案的裝飾風格、藝術特色,并讓其對自己所知道的裝飾圖案進行實際應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順利調動其參與美術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生活化與信息化相互作用的美術情景中融入分層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結合法,尊重班級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設置層次鮮明的思考問題、實踐任務,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引領、指導班級學生進行層次化思考、探究及實踐,巧用提供的紙質杯盤、工具材料等,在思維發散過程中和實際生活有機聯系,剪一剪、粘一粘、折一折等,在優化設計過程中巧用形式多樣的圖案,裝點現實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確保圖案、物品完美結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幾人一組,在展示、分享自己成果的同時交流學習經驗,在評價、修正過程中互幫互助,在構建伙伴式學習關系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教師要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切入點,對班級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使其在內化、整合、活用美術知識的過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其美術觀察、想象、創造、實踐等能力的同時,使其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結語
總而言之,以學生為本是新課改強調的關鍵點,教師要在解讀新課改理念過程中革新傳統教學理念,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深化初中美術課題教學內容,防止枯燥、單一化、不合理,并保證教學理念、方法等協調統一,建構高效美術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學習美術知識中實現個性化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萍.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教學淺議[J].新課程學習(中),2011(06)
[2]韓旻憓.新課程背景下彰顯初中美術教學特色的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