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春鋒
摘 要:2015年,教育部開始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2016年教育部開始全國推行試點單位。全國專家將現代學徒制總結為“四雙”人才培養模式,包含四個關鍵要素即雙主體育人、雙導師隊伍、雙環境建設、雙身份認證等。主要以我校戴姆勒鑄星教育項目為試點分享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創新。我院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以校、企、商、行四方建立“四方三階”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并形成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示范效果。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戴姆勒;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41
1 現代學徒制背景
2016年教育部開始推行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國際角度,現代學徒制和德國的雙元制有著緊密的聯系。德國雙元制教育的主體是企業和學校。德國職業教育相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德國政府專門有機構協調企業和學校相關事宜,包括:稅收、員工工資、課程標準、畢業標準等。第二點主要原因是用工需求的問題,德國政府人口呈下降趨勢,工作崗位需求較大,但是工人相對較少,導致工人的福利、工資、工作環境相對較好,從而工作的穩定性較高。我國目前出現技術技能型出現斷層,工廠需求較大、職業院校供給也大,但出現工廠找不到合適的員工。那么問題就出在校企合作方面了。學校授課的內容和企業工作的能力不對接,導致學生畢業后,企業還得重新培訓。這是職業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教育部已經推行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
2 探索“四方三階”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通過對西區奔馳汽車銷售公司崗位設置及崗位能力調研,確定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按照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質量標準,校企共同就現代學徒制分段育人工作制定《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分段育人制度》,并且制定了專業培養方案,實施分段輪崗培養模式,學徒在企業進行學習,原則上以周為單位進行。需保證學生在企業學習占比不少于總教學課時的50%。第一年為學徒準備期,學生在校培養,同時聘請企業員工講授部分基層平臺課程,開展企業認知教育,企業設立助學金。第二年開始進入學徒期,共1個學年即2個學期,在校學習和在企業學習交替進行。學徒在企業主要完成崗位技術課程的學習,主要形式是“學徒輪崗”培訓,分別在保養崗位、機修崗位、SA接待崗位、配件崗位、鈑金噴漆崗位等崗位,完成各崗位所需的技術學習與技能訓練,主要由企業師傅負責指導。第三年為學徒頂崗實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即關鍵能力:知識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其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是核心目標;培養學生做人做事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使學生的專業技能達到高級工的要求。
2.1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利用假期對西安10家授權的經銷商進行調研,包括崗位需求、崗位能力、工資福利等等。最終分析出保養技師崗位能力、系統技師崗位能力、各家經銷商的用工需求等。學校聯合企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校、企、商、行四方為育人的三階人才培養模式。
2.2 優化整合課程體系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按照大綱要求,降低教學內容的理論深度,以實用為主,所涉及學習領域針對工作中具體內容。更新了教學內容,貼近崗位需求,對傳統知識進行科學篩選,合理地刪除理論性較深、缺乏實用性的舊知識,更多涉及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結構合理,編寫采用模塊化,與德國螺旋上升“學習領域”一致,項目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將模塊分為基礎模塊和拓寬加深模塊,打破一名老師負責單一的學習領域設置通過深入調研,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于對實際工作任務的分析,明確工作崗位能力及要求;創建“基于戴姆勒鑄星教育的現代學徒制”資源共享平臺。
完成備課、下達學習任務、在線答疑,在線仿真學習、在線仿真維修與檢測等功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項目教師完成工學結合校本教材2本,出版教材2本,完成教學資源庫課程3門;通過走訪調研,確定汽車售后服務工作并已工作流程導向,細分為14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完成從簡單到復雜的項目化教學過程。
在對汽車機電維修崗位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與奔馳汽車公司的合作,以汽車售后服務企業及奔馳認證中心為紐帶,以充足的校內(外)實訓中心(實訓基地)為保障,推進“四方三階”人才培養模式。
“四方”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應著重滿足職業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術和專門技能,通過學校學習和企業學習交替進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在掌握專業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學習就業崗位所要求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技能與在企業學習實踐技能交替進行,以最終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這樣,學生在畢業時即具備進行實際生產的能力,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在課程構建方面,項目組根據中國的現狀制定出符合德國制造商要求的教學大綱。該大綱突出了客戶導向、能力導向、行動導向的原則,采用了校企一體、工學交替的方式。依據能力導向原則,職業核心課程內容設置了7個學習領域。依據行動導向原則, 每個學習領域又分別由相應的學習情境構成。
在企業學習方面,將學習領域的內容與企業的實習生產項目對應,開發了63個主要學習任務,共計1000個課時的企業學習任務。
2.3 建立“四力綜合型”教師團隊
現代學徒制試點中,教師的能力至關重要。教師不僅有高深的理論傳授能力,并且實操動手必不可少。從這兩方面出發,我們設計出“四力綜合型”師資標準。“四力綜合型”師資是將“教育力”、“專業力”、“實踐力”、“研究力”四種綜合能力作為項目教師必備能力進行培養,打造合格獨具風格的師資隊伍。現代學徒制項目選送項目教師參加國內外專業及教學方法培訓、業務進修、下廠鍛煉、參加社會服務、開展教學觀摩等多種辦法,經過“入門、合格、升級”過程,不斷提升項目教師的 “教育、專業、實踐、研究”綜合能力,改變其教育教學觀念,打造獨具教學能力、技術服務能力的教師隊伍,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2.4 建成高水平生產性實訓基地
戴姆勒公司和學校統籌雙方資源優勢,校企雙方成立專門機構,共同建設戴姆勒鑄星教育基地,指定專人協同負責進行項目的頂層設計與開發,以服務學生和輔助教師為雙中心,規劃設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按照學生成長成才路徑,引導教師適度適時提供教學幫助,按照源于企業,高度概括人才培養模式和基本思路,設計建設實訓基地。企業提供管理規范與技術標準,提煉經典典型案例,學校集合優勢教學資源和教師隊伍,開發設計課程與實訓任務,將學校與企業軟硬件資源整合,建設成為奔馳特色的汽車服務資源庫,其中企業捐贈設備累計500萬。
3 存在問題及未來展望
3.1 學生非技術能力的培養
2014年之后,全國開始教育改革,陜西省加大單招考試力度,目的讓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分類招生考試進去到高職學院。在實際中,各個學校不斷加大單招考試宣傳,學生早早放棄高考。沒有經歷高考的歷練,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部分缺失。在職業教育過程中,通過企業調研和畢業生回訪,發現企業更看重學生的團隊意識、職業素養、綜合素質等,我們通稱為非技術能力,技術能力排到第二位。
3.2 汽車行業發展的限制
汽車行業從2018年開始,汽車銷量出現拐點。2019年,基本上所有汽車品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路虎、福特等大品牌,而且國產品牌也出現大幅度下滑,甚至夭折。當汽車銷量出現大量下滑時,汽車服務需求崗位必定裁員,新員工的需求相對來說肯定縮水嚴重。那么學校培養的汽車人才被企業認同的概率將會大幅下降。這將是今后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面臨最嚴重的問題。
3.3 企業人員穩定性有待提高
企業高層領導很重視現代學徒制,基本上都有合作意識,愿意體現社會責任,但是企業層層傳導不夠,基層人員認為有安全隱患和勞動保障不到位的問題,崗位人員變化比較大,汽車維修行業的動態變化往往會影響學徒制的連續性和穩定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何晶晶,石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MIT經驗之借鑒[J].滁州學院學報,2008,(1):61-63.
[2]薛敘明,賀新.職業院校技能競賽與人才培養融合途徑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1,(23):5-8.
[3]馬殿平,施宙,郭如書.創新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0,(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