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戲曲演出中,音樂伴奏是必不可少的藝術元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同一般的藝術價值。戲曲音樂伴奏,簡單來說,就是戲曲和音樂的融合,屬于交叉性藝術范疇。戲曲中的伴奏音樂具有非語言性和特殊性,具體來說,戲曲中的伴奏音樂具有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形式上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整體和局部的協調性和統一性,以及形象和抽象的結合等方面。戲曲伴奏音樂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演奏要求的高標準和演奏技巧上。
關鍵詞:戲曲伴奏音樂 審美特征 作用
戲曲演出的伴奏音樂屬于交叉性藝術的范疇,是戲曲和音樂有效融合產生的藝術形式。戲曲伴奏音樂一方面具備了非描寫性和表情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是音樂藝術的突出特征;另一方面,也具備了特殊的個性,這是戲曲藝術內在的元素特征,是戲曲藝術的綜合性和其獨特的藝術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戲曲伴奏音樂與歌劇、舞劇等伴奏音樂相比,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戲曲伴奏音樂具有其內在特點和規律,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伴奏音樂。
一、戲曲伴奏音樂的重要性
一般來講,戲曲音樂主要包括唱腔和伴奏兩部分內容,伴奏音樂在戲曲的演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重要地位無可取代。總體來講,唱腔和伴奏的重要性是有高低之分的,但是兩者之間是既依存又獨立的關系。伴奏音樂是一種特殊的音樂形式,具有“非語性”的特點,通過美妙的音樂演奏,配合戲曲演員的戲曲唱腔,給人以美的感受和體驗。就像某個著名的演奏家所說的,唱腔和伴奏就像魚和水的關系,相互依存,不能分離。在戲曲的表演舞臺上,樂隊演奏是不可或缺的。戲曲演員要想達到完美的演出效果,不僅要對劇本、戲曲風格等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而且還需要與伴奏樂隊積極配合,這樣才能為觀眾奉上一臺精彩的戲曲演出,給觀眾以美的感官體驗。
二、戲曲伴奏音樂的審美特征分析
(一)形式具有靈活性和變化性
在戲曲的演出過程中,戲曲的表演形式是有嚴格要求的,而戲曲伴奏音樂則突出了靈活性和變化性的特點。戲曲表演的流派不同,則他們的表演風格也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行腔變板方面各具特色,相應地,各個戲種的伴奏音樂也是不同的。以曲牌的應用為例,一首曲牌經常會被多次應用,戲曲的作品和人物角色不同,相同的曲牌運用其中,則會顯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例如《風人松》,曲牌展現的是深沉、悲涼的藝術氛圍,給古代的行軍場景渲染了氣氛。另外,伴奏音樂在演奏方式上突出了多樣性的特點,既注重了結構的完整性,又突出了戲曲中人物鮮明的性格特點,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二)形象和抽象的統一
戲曲音樂缺乏空間意識形態,不具備寫實的能力,然而它卻能夠通過音樂的表現形式給人們的想象插上翅膀,讓人們想象出相應的場景畫面。就以我們熟悉的《二泉映月》來說,在行云流水般的演奏中,觀眾會被帶入不一樣的境界中,不被現實的生活所制約,在人們的頭腦中會展現出奇幻的畫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戲曲音樂不會給人們帶來固定的畫面感受,人們在音樂的帶領下可以隨意想象,凸顯了演奏音樂的抽象性特點。
在實踐中,一旦將演奏音樂和戲曲曲目融合在一起,那么即可將音樂的抽象性特征轉化為形象性特征,展現出戲曲中蘊含的情境畫面。例如將二黃原板應用在諸葛亮的身上,將完美地塑造出其作為軍事家、政治家沉穩、冷靜、大度的形象;而如果將同樣的音樂應用在秦檜的身上,則展現的將是另外的一幅畫面,即小人的陰險狡詐、卑鄙無恥的形象。戲曲伴奏音樂展現給觀眾的是不同的感受體驗。除此之外,就算是相同的形象塑造,音樂的曲調風格也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同樣是女英雄的形象,歌劇《洪湖赤衛隊》中的韓英與《江姐》中的江姐,兩者在音樂的曲調運用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是由戲曲的背景、情節決定的。要想實現戲曲伴奏音樂抽象性和形象性有機結合,需要對演奏人員提出較高的要求,演奏者不僅能夠充分理解劇本的深層次含義,還能夠依據情節的變化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波動。在此基礎上,演奏者才能夠掌握作品的靈魂,將劇中人物用音樂的方式展現在大眾的面前。
(三)整體和部分的和諧性
戲曲是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及美術等眾多藝術種類,突出表演的一門藝術。其中戲曲的伴奏音樂是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伴奏音樂的配合,則戲曲的表現力將明顯降低。音樂演奏主要是配合戲曲表演的,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就是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伴奏要配合好戲曲的表演,服從表演的安排,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只有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才能各司其職,為觀眾呈現一場精彩的戲曲表演。
三、結語
戲曲表演離不開伴奏音樂的配合,伴奏音樂能夠增強戲曲的表現力,在戲曲表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演奏者,要充分地了解戲曲伴奏音樂的審美特征,才能更好地為戲曲的演出提供配合。
參考文獻:
[1]段瀅.戲曲伴奏音樂的審美特征研究[J].北方音樂,2018(09).
(作者簡介:吳際廣,男,中專,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二級演奏員,研究方向:戲曲伴奏)(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