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蓉
摘 要:高校資助工作是高校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和關鍵舉措,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扶志與扶智成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重點。但是,具體落實中仍存在落實不到位,幫扶效果不佳等問題。因而,本文幫扶隊伍建設、育人核心問題等方面,探究高校貧困生幫扶路徑級辦法。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資助育人;幫扶
一、高校貧困生資助幫扶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扶貧工作,2015年6月在貴州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1]。精準扶貧思想對高校開展好貧困生的資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學生資助是解決家庭經濟苦難學生上學問題的根本保障,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高校的資助育人工作將“精準”落實到貧困生識別、幫扶、教育、管理等方面,注重“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工作總要求,從經濟上減輕了貧困學生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的同時,也切實保障貧困生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發展自我的機會。
但相較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貧困家庭學生存在英語水平差、視野不夠開闊、溝通表達欠佳、興趣愛好少等發展不全面的問題。精準資助就是要針對經濟困難學生的短板問題,制定個性化資助方案,以促進其健康全面發展,逐步實現脫貧目的。但就目前的資助效果來看,資助育人工作仍存在部分問題。一是,部分受助學生存在消極被動的受助思想,他們缺乏對資助目的和價值的理解,不能有效的利用資助的資源,提升學業水平和實踐能力;二是,依托誠信的資助形式約束力小,形成“等、靠、要”等不勞而獲的消極受助思想。這都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成長,也不利于精準資助工作的開展。
二、高校貧困生資助幫扶路徑探究
(一)緊抓幫扶隊伍建設,發揮帶頭作用
1.緊抓教師幫扶隊伍建設,開展結對幫扶工作。高校教師要成為扶貧工作的主力軍。高校應積極組織教師組建扶貧隊伍,形成結對幫扶貧小組,構建教職工與家庭困難學生之間“一對一”“一對多”幫扶模式,做到教師對貧困生幫扶的全覆蓋。幫扶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戒形式主義,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對于學業困難的貧困生,開展學習幫扶,聯系專業課教師和優秀學生對其進行學業指導,不斷提高貧困學生學業水平;對于就業困難的貧困生,實行就業幫扶,制定職業規劃、提供就業信息;對于生活困難的貧困生,實行經濟幫扶,介紹勤工助學等崗位,幫助學生自立自強;對于健康狀況較差的貧困生,實行醫療幫扶,聯系醫院幫其診治,使學生盡快康復。
2.緊抓黨員幫扶隊伍建設,發揮先鋒模范引領作用。高校教職工、學生黨員應帶頭參與貧困生的幫扶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印制《黨員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工作記錄本》,讓黨員同志們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開展幫扶工作的同時,建立幫扶臺賬,對學生享受的資助政策,得到學業、生活等幫扶全程記錄、全面記載,并及時在記錄總結中調整幫扶思路和辦法,以促進貧困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緊抓核心問題,有效開展幫扶工作
1.加強檔案建設,建立幫扶信息庫。精準資助要高度重視貧困生的建檔工作。建檔工作應基于輔導員、班主任的全面調研、細致工作,通過走訪、面談、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貧困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并通過學生本人申請、班級民主評議、院系審核評定等,建立幫扶學生信息庫,并及時更新貧困生信息內容,建立成貧困學生電子成長檔案,其中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家庭經濟狀況、獲獎受助情況、實踐成長經歷等,將學生大學期間的成長信息詳細記錄,多維度、全方面地關注;加強數據平臺建設,保護受助學生的隱私,進行數據共享,讓多部門可互通使用,充分做到資助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有力推動精準幫扶工作;同時增加數據查詢和分析統計的功能,增強資助工作的客觀分析和可視性,提供按需資助的數據分析來源,推動資助精準化調研工作有效開展。
2.堅持育人導向,開展針對性幫扶工作。扶志與扶智要注重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發展能力。一是要積極引導和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社會實踐活動,積極生加入學生組織或社團,充分鍛煉本領、健全品格、增長才干;鼓勵和支持貧困生參加西部計劃、特崗教師等基層志愿服務項目,到基層去建功立業。二是要注重關注貧困學生心智情感。注重對貧困生心智情感的關心,尋求有效的溝通方式,幫助其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促進幫扶學生心智情感健康發展。三是要強化貧困生就業畢業幫扶指導。幫助貧困生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對有考研意向的畢業生,應針對性指導其報考學校、專業及考試科目。
3.整合資助形式,形成精準資助幫扶方案。資助的多種形式應有效整合,互相配合,形成不同的資助方案,從而滿足不同資助需求而的同學,做到真正的精準資助。在具體資助方案中,應明確不同的資助形式的核心意義,用助學金來緩解經濟壓力,用勤工助學培養自立自強,用貸款樹立誠信責任,用獎學金鼓勵求學上進。形成勤工助學和獎學金相結合的“有償資助”輔助資助模式,即貧困生在獲得經濟補助的同時,鼓勵選擇以勞動付出獲取回報的勤工助學,或以學業優秀為受助前提的獎學金。這樣,就避免受助學生形成“等、靠、要”的消極思想,讓學生逐步形成要采取主動付出的方式,如體力付出、智力付出,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培養受助學生勤儉節約、努力上進的品質。從而以一主一輔的資助模式相配合,將有效的落實精準資助政策,切實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研究室編寫組.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學習問答.[R]北京:王昕朋,20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