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永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促進下,小學數學課堂成為中小學關注的重點。教學實踐模式與以往的教育理念不同,它是在注重學生所學的文化課程的前提下,能將知識合理的運用實踐中去,寓教于樂、寓學于樂,讓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數學學習的動機,以便教師可以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數學教學更具朝氣?是老師的一大難題。在小學學習階段中,數學課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小學數學教師應跟隨時代的步伐,將新課改與自身的教育理念相結合,形成一個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當下人才的培養和教學思路,盡可能將學生的數學潛能充分挖掘出來,以一系列正規的方式方法滲透到小學中數學教學中去,提高數學教學的新臺階。
一、體驗式學習,激發學生數學能力
在新教育改革下,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學習效率,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課堂的教學方式下,須以學生為課堂的主角,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在舒適快樂地環境下學習,學生的思維力會得到提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也會提高,帶著思考去學習,在數學知識的世界不停的探索,豐富課堂學習內容,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自行成立小組,講解數學公式時,先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同學找出其中隱藏的規律,然后在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最終得出結論,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記住公式,通過這樣體驗式學習模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轉化角色,在做題中總結規律,舉一反三,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培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獲得計算的能力。我們還可以最普遍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做到課前預習準備工作、講課時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今天所講的內容,這也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進行反復實驗找尋的基礎的教育方法之一,對于數學這門邏輯思維強的學科也照樣實用,能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并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巧設生活情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際生活情景思考問題,可以使問題更具有形象化、開放化、探索化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多思、深思,從而使他們在數學上取得不同的發展,在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時,學生的數學熱情被激發,探究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巧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下冊《面積》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去思考問題,大家暑假的時候一定會陪媽媽去菜市場買菜,當媽媽付錢的時候一定會看到紙幣或硬幣,讓學生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都各不相同,當學生通過觀察紙幣與硬幣的不同時,教師給出生活中正方形與長方形、圓的例子(正方形的吊燈、長方形的門和圓形的泳池),并讓同學們猜那個面積最大。通過這樣的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把籠統抽象的數學知識以豐富的顏色形成表現出來,在自主探究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快樂,同時也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
三、注重多媒體模式教學,提高學生課堂效率
如今,21世界已經是科技全面發展的時代,各種現代化設備層出不窮,對于教育鄰域而言,這現代化的教育模式已成為當代的主流,而且,眾多學者也表明,新的教育手段多媒體教學對廣大數學教育者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上我們要做到二者有效的整合,將作為數學教學的秘密武器,使學生能充分加以使用,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我們要注重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進,從而創制出活躍具體的教學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圖形的旋轉平移,通過多媒體先給學生播放一些常見的物體的形體,如桌子、椅子等等對稱軸,學生認真觀看且思考,這些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學生通過剛才在多媒體上看到的,踴躍表達出不同的意見,并通過學生私底下激烈討論,補充自己未想到的,最后,教師通過從頭放映多媒體向同學們講解常見圖形是怎樣運動得到的。這樣,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一個生動,直面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形成自愿、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敢于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深切體會幾何圖形的魅力。
總之,無論那一門學科都不是簡單的,學習數學本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只要教師教學能通過詼諧幽默的言語,開展各種數學小常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數學中去。為了進一步拓展數學知識,教師要不辭辛勞地引導學生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只有另辟蹊徑才能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認知數學,才能拓寬現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思路,讓數學這門學科綻放出應有的光芒。
參考文獻:
[1]王倩倩.小學科學和數學學習資源有效融合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91-92.
[2]魏巧璐.初探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