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本文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為切入點展開具體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將知識、社會與學生三者相統一、對各個階段的課程標準進行統一規劃、引進專業教師對選修課程進行開發、提升教材資料的有效利用等幾方面重要舉措。希望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能夠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改革,要在滿足學生內心需求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滿足社會進步的需求,對于優化教學資源,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中教學;信息技術;發展策略
引言:
現階段我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變革遇到了很多困難。這就要求學生、教師等要提升自身素養,在學習中不斷適應社會發展。本文從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入手,展開闡述,希望通過這些問題的具體分析,能夠從根本上將技術課程的思想變革與實際行動相結合,促進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長期可持續發展。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內心的需求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信息文化素養,這也是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進步的本質要求。有大部分的教師和學生都會認為,信息技術課程會為高中生步入到大學生活創造有利條件。當然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長期發展需求,因此也會有一部分教師也對就教學目標提出質疑,認為教學目標設涉及的內容比較淺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阻礙作用;還一部分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立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對于學生不斷進步缺乏顯著作用。
(二)課程內容與義務教育內容相似度高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中包括選修和必修[1]。從教學材料的整體上來看,不難發現課程內容與義務教育的內容過于相似,甚至很多內容都是重復的。除此之外,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也過于凌亂,缺乏完整的結構,在教學中不便于學生理解;而且還有一部分的知識內容過于膚淺,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很多學生反映,實際教學與內心期望不成正比。
(三)選修內容被“冷落”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從選修的板塊里選擇一項自身感興趣的科目進行學習,學校和教師也會尊重學生想法,不具有強制性。但是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學生選擇的學科都是相同的,這就會造成其它學科受到“冷落”,這樣不利于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很多教師工作中都比較清閑,不能充分發揮教學職能。
(四)課程教材使用率比較低
很多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就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總是過于依賴教學工具,因此對教材的使用率就會變低,這樣不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2]。甚至還會有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隨意,幾乎不參照教材內容講解,這樣很容易會降低學生興趣,這種教學反方式不利于學生學習進步發展。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實施及有效發展的重要決策
(一)將知識、社會與學生三者相統一
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變革與發展,要求教育部門要將知識、社會與學生三者相統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改革。知識、社會與學生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重要影響因素。課程標準的不斷變化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內心需求的變化。目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影響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在信息技術不斷的變革中,要滿足學生內心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國家就要積極做出回應,最大程度上保障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發展。
(二)對各個階段的課程標準進行統一規劃
因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雜亂無章,而且內容重復率過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缺乏統一標準的課程目標。因此在教育制度不斷變革的時代,一定要對各個階段的課程標準進行統一規劃,便于教師教學,幫助學生更有效的進行學習。不同年齡段對不同知識內容的理解存在著差距,在很多學段的知識不具備連貫性和邏輯性,這樣會嚴重阻礙信息技術的長遠發展。因此在對各個階段的課程進行統一規劃時,要求知識結構要具有完整性和重點突出,這樣才能夠有助于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與發展。
(三)引進專業教師對選修課程進行開發
現階段學生的課程缺乏全面性,因為學生的從眾心理比較嚴重,個人缺乏主見,也都只是參照其他的學生想法進行選擇,這樣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阻礙作用[3]。因此學校可以利用教學資源,要根據學生現階段的內心需求以社會發展需求來對選修課程進行開發,這樣有助于幫助信息技術課程的整體體系構建,像比較容易吸引學生興趣的學科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等。課程合理有效的開發能夠,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為課程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四)提升教材資料的有效利用
教材內容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能夠有效開發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教材有效使用與演究,能夠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對于新課改變革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教材的運用,引導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對于今后信息技能的提升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較大幫助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強大,促進我國教育體系的整體變革。目前新一階段的課程變革有顯著的效果,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弊端出現。因此,在課程的實施與發展過程中,不能只注重意識的轉變而忽略實際行動,要將二者有效結合,高質量高效率的進行轉變,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王艷芬.基于信息技術的化學類課程課堂變革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21(06):94-99.
[2]孫智勇.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11):237-238+241.
[3]王沛.泛在學習環境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模式探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0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