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學既要為學生打好“求知”的基礎,又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但是,從目前現實來看,初中作文教學卻是個出名的“老大難”問題。我在城鄉結合部初中學校作文教學實踐中,嘗試在引導、積累、習作、批改、評講(含課后修改)等幾個環節全面、系統地改進作文教學,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學校;作文教學;策略
一、引語——作文教學是神圣而沉重的使命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初中生“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作文,就是學生書面表達自己的知識與經驗、思想與感情的一種具有高度系統性、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形式,既是衡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尺度,歷來在中考、高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又與學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的作文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兩種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與“一種態度”(生活態度)這個神圣而沉重的使命,既要為學生打好“求知”的基礎,又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
二、現狀——作文教學是個“老大難”問題
目前我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是怎樣的呢?語言學家張志公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這樣的感觸,對于我們城鄉結合部初中學校的語文老師來說,特別感同身受。
按道理說,用世界上最具歷史底蘊、文化內涵的漢字來記錄生活,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溝通信息,宣泄情感,應該是一種高雅、愉悅的精神享受。然而,在我們城鄉結合部初中學校,目前有幾個學生做到了“寫著并快樂著”呢?不但學生怕作文、煩作文、寫不出作文、寫不快作文、寫不好作文,而且連很多教師也懼作文教學、不重視作文、指導不力、評改效益不高、評價不客觀。
癥結在哪里呢?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作文只是單純的升學工具,自然就扭曲了作文的本質屬性,“應試作文”這一畸形產物,沉重打擊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做工怕擔糞,讀書怕作文。”他們小小年紀就從祖輩、父輩那里有意或無意地繼承了對作文的恐懼,普遍存在怕寫作文的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
三、策略——全面系統地改進初中作文教學現狀
作文教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通常分為引導、積累、習作、批改、評講(含自行修改)等五大環節,又涉及字、詞、句、篇、語法、修辭、審題、立意、邏輯、結構、選材等諸多因素,作文教學工作量大、費時,實施起來難度高,難以找到突破口。要想徹底改善作文教學現狀,就必須全面、系統地改進作文教學,不能僅就某一細枝末節進行小修小補。下面談談我的作文教學策略:
(一)喚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由少年向青年發展的重要時期。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個性日益突出,對生活、社會充滿了新鮮和好奇,但由于閱讀量積累少、對生活缺乏觀察、書面表達水平不高、思想不夠成熟等因素,加上對寫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怕寫作文,不想寫作文。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文任務,每次都是搜腸刮肚,敷衍了事,甚至拒不完成。
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首先必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一是要端正對寫作文的認識,使學生認識到用作文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在積累、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產生樂于動筆的強烈愿望,才能迅速進入思考過程和寫作過程。二是要多對學生習作進行表揚,我的習慣做法之一是在學生作文本封面上工整地題寫“你是才子(才女)”“小荷才露尖尖角”“文如其人,你的文字非常機靈睿智”等等評價,這些評價在學生之中產生了“同齡共振效應”與“期待效應”,學生深受鼓舞和激勵;還有一個做法是批改時盡可能給出高分一點的分數,多寫鼓勵性的評語。三是想方設法給學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臺,或讓其登臺朗讀,或在教室學習園地張貼,或創建班刊選編學生優秀作品,或組織參加征文投稿活動,喚起學生渴望表達的興奮點。
(二)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我曾經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關于作文的一點建議》調查問卷,相當一部分學生這樣反映:“看著作文題目,拿筆就瞬間覺得頭痛,總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寫,有時明明在腦海里想好了,但是又不知道從哪寫起,腦子一片空白。建議老師在布置作業前,帶我們出去走走、看看、玩玩”。這個問題,實際指出了一個長期嚴重困擾學生的問題——素材缺乏。
作文需要加強素材積累。一是補充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寫作時才能博古通今、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我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每人每學期訂一份作文報刊,或每月買一本適合其年齡階段和個性發展的課外書,或印發《讀者》《青年文摘》《人生智慧書》《小故事大道理》等刊物的優秀文章以及《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的精彩節選,要求學生進行讀、摘、誦、用,并按照“愛國”“理想”“意志”“習慣”“時間”“勤奮”“思考”“助人”等類別分類把素材簡要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定期讓學生互相督查、交流。二是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我的做法是建議家長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帶著孩子參觀考察一些名人名家故居、名勝古跡或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引導學生了解現實社會和祖國建設大業,樹立遠大理想,增強學習動力。
(三)加強寫法指導與訓練力度
寫作積極性提高了,寫作素材積累也有了,“米”有了,怎么“炊”出“飯”來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諳熟學生的寫作實際水平,針對學生“不知道怎樣寫”這個問題來指點迷津。一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審準題意。現在的作文題目在具有開放性特點的同時,也具有很強的限制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準確找出握作文題目的限制性,使學生在構思時思路開闊、八方輻射,立意時能想人之所未想、發人之所未發,然后從諸多角度之中選擇自己體會最深刻、立意最獨特、素材最新穎的角度來寫,才能克服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毛病。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分析問題。教師要對學生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使他們能夠用全面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尋找出材料所揭示的正確觀點,在此基礎上抒發感情,進行評論。三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文體知識,使學生因“材”選“體”,根據不同的題材性質,選用不同的體裁來表現。四是可以范文引路,引導學生善于借鑒優秀范文的作者的觀察、發現、思考、聯想、選材、構思、開頭、過渡、結尾、伏筆等方面的手法技巧,通過模仿開拓自己的思路,以求變通創新,最終變為自己的東西。五是可以嘗試先說后寫,讓學生構思后,先把自己的看法口頭說出來,然后快速動筆成篇。六是作文訓練時要盡量把題目出到學生心坎上,讓學生有話愿說、有話可說。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每周每人推薦一個作文題目,交給科代表挑出其中五個寫在教室后面黑板上供大家選用,既反映了學生心聲,又為學生搭設了展示個人擬題才能的平臺。
(四)實行作文批改集體互批互評
曾經不厭其煩地給學生的作文寫評語,到最后卻發現評語幾乎雷同,絞盡腦汁也難以評出作文的個性特色,評改作文的成效很低,常常是吃力不討好。后來,我的作文批改采取了集體互批互評、整體共同提高的做法:先是教師初評,每次只評批一組學生的作文,基本上摸清全班學生本次作文的優劣。然后進行集體互評,教師課前從初評作文中抽出好、中、差三個等級的作文各兩篇,作為本次作文評改的藍本,將藍本與評改標準(分為根據課程標準而制定的“常規項”與根據本次作文訓練側重點而制定“本次要求項”,分配好權重,制成表格)一并打印發給學生,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讓學生小組之間互評作文,評出具體等級或分數,從立意、選材、結構等方面寫出中肯、適度的評語,并簽上姓名。接著是教師抽出四分之一的作文進行糾偏扶正的復查,看學生的評定的分數是否合乎實際、等級是否能讓被評者心服口服,對于評定優秀者,給予表揚,對于評定有較大出入者,找評者面談,指出問題所在。最后是對中差生的作文進行面批面改,從最基礎的選材、內容、字詞句段的訓練方面給予指導,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真誠與鼓勵,使他們漸漸走出作文困境,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這種做法大大減輕了教師負擔,評改及時,學生全員參加評改,人人都有大顯身手的機會,既提高了學生評改能力,激發了學生寫出好文章的熱情,又普遍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可以說,既解放了教師,又培養了學生。
(五)評講作文注重鼓勵與修改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鼓勵是最好的方法。評講作文時,我著重表揚每次作文寫得好特別是有進步的同學。評講優秀生作文時,我開始只講優點不講缺點,目的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增強作文信心,后來逐漸在文章的立意、結構、選材、文采等有一定難度的方面提出一些合理而難度較大的建議,給予鼓勵性、展望性的指導。我發現,凡是受過兩次以上評講的同學,作文態度都較前認真,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再一次獲評。
其次,批改、點評之后,我還注重引導學生修改作文。要求學生在作文評講結束后,借鑒他人習作的立意、構思和方法技巧,嘗試自改、互改、改寫、仿寫,避免再現別人寫作時所犯的錯誤,進一步激發、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這樣的作文評講才是完整的評講。
四、愿景——作文教學美好明天為期不遠
有人說:“只干不研、不反思,就是瞎干;只研不干、少干,就是白干。”我認為:“又干、又思、又研,才是實干,更是巧干。”作文是表達,是創造,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所認識的客觀世界。學生感到難,對教師來說也難,所以初中作文教學很難在短期內見效。我在城鄉結合部初中學校多年的作文教學生涯中,進行了多種嘗試與摸索,我始終認為作文教學應持這樣的理念:不寫不行,不喚起學生的內驅力不行,沒有閱讀和生活保障不行,只多寫不指導不行,教師不重視批改評講更不行。只要我們能夠更新教學理念,強化主體意識,尊重科學規律,在引導、積累、習作、批改、評講(含課后修改)等幾個環節全面、系統地改進作文教學,敢于釜底抽薪,科學組織訓練,我們有理由相信,城鄉結合部初中學校的作文教學將不再是“老大難”問題,“教師怕教作文、學生怕寫作文”成為過去將不會太久,真正實現“快樂作文”的日子不會太遠!
參考文獻:
[1]袁玲.為“作文”插上快樂的翅膀--小學起步作文教學初探.教育科學論壇,2017(14):78-80.
[2]羅學英. 初中作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5):64-65.
[3]張燁.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科學導報,2017-05-05(C03).
[4]翟紀棟.淺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19-120.
[5]黃世平.多媒體使作文教學變得更高效.科學咨詢,2017(04):94.
[6]李琴.城郊農村初中學生作文教學初探.教育現代化,2017(13):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