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行 石鑫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民族文化產業及其主要特色,然后分析了經濟增長論的定義經濟增長極的功能,最后提出了民族文化產業對民族地區經濟增長造成的影響,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民族文化產業;民族地區;經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包括文化產業,其直接影響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國民族文化產業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民族文化產業十分關鍵,所以我國必須重視民族文化產業的穩定發展。
一、民族文化產業及其主要特色
民族文化產業,是指一些少數民族的產業化運作以及開發,其實施主體是市場化行為,根據有關的工業化標準進行生產、在生產以及存儲等民族文化產品以及服務的各項活動,根本目的是可以真正滿足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實際需求。換言之,民族文化產業是指和人們娛樂生活有密切關系的體現出民族特點的文化產業生產制造業,比如:民族刺繡產品以及紀念品等等,還有民族體育業、民族歌舞表演經營以及民族文化旅游業等等。民族文化產業的最大特點是其借助的是每個少數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利用產業化運作傳統文化,充分利用以及有效開發民族文化資源,讓民族可以不斷發展。經過很長時間的發展,很多少數民族都已經形成具備特色的傳統產業,比如:民族服飾以及民族建筑等等,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其對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再現,既具備重要的現代經濟價值,又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域今后發展前景最廣闊的產業機構。
大量的歷史經驗顯示,合理運用不同的民族文化,既可以為每個民族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又能夠保障每個民族現代化發展選擇的逼真性。這就要求始終保持民族文化的繼承性,深刻了解到在少數民族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民族文化體系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各個民族以傳統文化為依托的經濟結構,并不是單純地放棄傳統民族文化,這也是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的。在經濟全球化以及文化及金計劃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產業誕生且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定可以促進我國民族地區經濟高速發展。
二、經濟增長論的定義和經濟增長極的功能
(一)經濟增長論的定義
一般來說,經濟增長主要是指地區或者國家在特定時期內提高勞務產出以及產品產出,不僅能夠表示國民生產總值的上升,而且能夠表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上升。前者,表示地區以及國家生產能力的增強。后者,表示地區或者國家除了人口增長原因后生產效率的提升。經濟增長論,也是經濟增長學,重點研究促進地區或者國家經濟不斷增長的主要因素,還有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措施。其通過總量生產函數進行分析,利用研究地區或者國家投入增量以及國民生產總值上升之間的聯系,對地區或者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進行詳細的解釋和說明。
(二)經濟增長極的功能
經濟增長極,即經濟增長點,是促進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通常,經濟增長極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聚焦功能。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是不受約束流動的,但是在自由流動過程中生產要求在所有方向的流量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出現該趨勢,也就是想高回報率以及高投資效益的行業以及地區進行流動以及集中。經濟增長極的一些地區、一些產業以及一些所有制經濟,因為其效益是相當高的,經濟運行水平不低,所以容易吸引附近區域以及其他家行業的投資人員,特別是素質相當高的生產要素,必須慢慢聚集到經濟增長極中,即所謂的經濟增長極聚集效應。第二,示范功能。只要形成經濟增長極,因為其經濟增長迅速,遠遠快于附近區域,經濟運行水平也比附近區域高,所以容易發揮出典型示范的重要作用,讓人們對其形成的所有基礎有更加全面的分析以及研究,通過對其管理手段以及經濟結構進行分析,吸收成功的經驗,這樣有利于促進該地區、該行業的穩定發展。
三、民族文化產業對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
文化產業對民族地區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民族文化產業會推動民族地區經濟增長
相信大家都知道,文化產業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文化屬于內涵,其包括社會經濟發展的多個方面,所以文化產業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第一,文化產業在實際社會發展中,作用是相當突出的,既可以產生很多經濟價值,提供就業機會,增加稅收,又能夠促進社會經濟不斷增長,其主要體現在民族地區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文化產業占據較大的比例。根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2005年山西省文化從業人員數量已經超過24萬人,增加值約84億元,從業人員平均創造上升值約3.8萬元。文化以及有關產業上升在整個山西省GDP中占據一定的地位。而不同類型單位上值約43億元,占據所有文化以及有關產業上升值的約53%,文化及其有關產業從業人數在所有從業人員中占據約2.2%的比例。
文化產業的日益發展,可以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文化產業屬于 服務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必須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實際需求,所以其離不開優秀的人才來不斷進步,這樣就可以為社會增加很多就業崗位,解決很多人在就業方面的問題。根據有關資料表示,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以及有關產業的從業人員約 1500萬人,占整個城鎮的10%,是吸納上升值約4000億元,占據整個GDP的4.6%。2013年我國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在文化產業方面有良好的整體運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產業可以促進就業,尤其是網絡服務行業、文化旅游行業以及文化娛樂行業等,其就業人數上升速度是相當快的。
在民族地區,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能夠幫助當地人們獲得就業崗位。由于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要求必須要有了解有關文化以及具備較強技能的人,而通常外來流動人口對本地發展文化都是相當陌生的,所以本地人只要參加定期的技術培訓教育,都可以迅速適應工作。因此,積極發展民族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為民族地區少數民族提供各種就業崗位,讓一些人能夠從第一產業向的閑置狀況向文化工作進行轉換,這樣既可以促進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又可以提升人們生活質量,還可以有效保護當地的文化。
(二)文化產業對民族地區經濟增長可能造成不利影響
文化產業的積極影響是相當明顯的,已經獲得很多的普遍認可。然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文化產業發展也不利于帶動經濟發展。第一,文化產業的主要不利影響體現在損壞環境。一些地區為了積極開發文化產業,盡可能運用當地各項資源,不重視文化產業很有可能損壞環境或者污染環境,所以盡管初衷是促進產業發展,提高地區的知名度,但是這樣也有可能導致文化產業形成環境負面效應。比如:電影《無極》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們當時的拍攝外景地在云南,而且獲得云南的支持。在他們看來,通過拍攝電影能夠大力推廣宣傳云南的旅游。后來,為了可以呈現出優秀的影視作品,當地政府還提供了其他方面的幫助。當時劇組為了提高電影效果而搭建的一些木橋,并沒有及時拆除,當地政府缺乏資金進行善后處理,所以這種建筑仍在云南著名的碧沽天池周圍,將天池劃分開,導致景觀受到嚴重的毀壞。這樣不僅影響了當地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阻礙了當地旅游業穩定發展。
結語
總之,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民族地區經濟增長,兩者有著密切關系,而且文化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其不僅有利于提升人們綜合水平,而且可以滿足人們精神需求。因此,要想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增長,必須要促進民族文化產業穩定發展。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政策扶持等等,只有對這些因素進行妥善的處理,才可以真正實現民族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民族地區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鄭喜淑.少數民族生態文化資源保護與文化產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2]李菡靜.世界遺產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D].云南大學,2010.
[3]馮冰冰.從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產業發展看民族經濟法的相對獨立性[D].吉林財經大學,2010.
[4]王曉玲.中國少數民族出版業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5]張冬梅.基于民族文化的民族經濟發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06):22-26.
[6]張婉.論民族文化產業與民族地區經濟增長[D].中南民族大學,2009.
作者簡介:
李越行(1986.11-? ),女,彝族,云南昆明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經濟學,文化產業人才開發;
石鑫(1981.6-? ),男,漢族,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方向:人才管理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