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的實行和推廣,使音樂、美術等課程備受關注。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欣賞課程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陶冶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課堂;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方法
一、提供一定的音樂欣賞環境
(一)生活中的音樂環境。在初中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著名的音樂片段進行播放,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并逐漸對音樂產生興趣,從而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是循序漸進的,首先培養學生對聽音樂的興趣,而后才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然而不同的人對于音樂的感受必定有所差異,音樂的欣賞能力是循序漸進培養出來的,這種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產生獨特的感知,這就是音樂環境的重要性。經過這種熏陶之后,在課堂上學習音樂的時候如果遇到曾經聽到過的音樂,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熟悉的感覺并且更加愿意去探索其中內在的情感。換而言之,把音樂貫穿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鼓勵他們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音樂教育方法。
(二)課堂學習環境。除了在生活中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音樂環境之外,課堂學習也是環境營造的一個重要的步驟。比如說在正式上課之前的課堂導入步驟,教師就可以以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依托,給學生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并且利用生動形象的導入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他們能夠快速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我們常說孩子的內心就是一個世界,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的發散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進行音樂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利用音樂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不是為了讓學生必須要能夠創作怎樣的音樂。因此我們在在最初的時候,不需要刻意的要求學生太過理性的分析音樂,只要學生能感受這些旋律、能夠跟著音樂自然而然的律動,就是一種教育的成功。
二、做好引導工作,促進學生理解
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都處在11-15歲這個年齡段之間,他們的某些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成型,經歷過的事情也比較少,再加上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學習基礎有所差異,在聆聽同一首音樂的時間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覺,教師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尊重學生們的生而不同,把學生與作品之間看似遙不可及的距離拉近。在全新的初中階段音樂學科教學標準中,教師必須要發揮自己教學引導者的作用,在學生鑒賞音樂、理解音樂的時候從旁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一旦發現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走入了誤區,需要第一時間進行糾正和修整,保證學生盡可能的貼近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師需要始終懷抱著對音樂作品的熱愛,并且把這種熱愛傳遞給學生,讓他們的音樂學習循序漸進的進行,從聆聽到欣賞、從感知到發散,最終達到與作品的情感聯動,擁有自己的思考。
三、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欣賞能力
欣賞一支樂曲往往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的,在欣賞的過程中要抱著一種積極探索的心態才能更好的體會到每一個音節中滲透著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夠真正的將音樂的內涵抓住。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時期,他們的人生在不斷的充實、閱歷在持續的豐富,而他們的情感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也勢必會發生變化。初中音樂欣賞課程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更好的豐富情感體驗。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他們的情感不斷的升華和豐富。舉個例子來說,中國的民族音樂是世界音樂文化大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與中國人的生長和繁衍息息相關,在初中音樂鑒賞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教學中,很多學生都無法理解其中的美感,教師必須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改變這種問題,讓學生能夠欣賞多元化的音樂。
四、考慮年齡特征,引入流行音樂
初中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于流行音樂的熱愛,相對于古典音樂而言流行音樂顯然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在初中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需要認可這種年齡特征帶來的音樂偏好,恰當的選擇流行音樂給學生播放,這樣一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會比較高,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也會自然的拉近。當然,這個過程中教師是需要做好音樂的甄別和挑選工作的,選擇內容積極向上、情感正面活潑的音樂,并且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引導,同時把一些理論知識融入到欣賞過程中去。舉個例子來說,《青花瓷》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其歌詞優美內涵豐富,以物抒情的手法被運用的淋漓盡致,富含古典之美,教師可以以此曲為介質,將一些中國的國風音樂介紹給學生,這樣既能保證學生能夠在一個健康的正確的價值觀下成長,也能讓他們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完成音樂欣賞課程。
五、結束語
在初中音樂課堂的音樂欣賞課程中,教師要創建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將音樂逐漸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除此之外還需要靈活選擇音樂,適時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萬昇艷.論音樂課堂中的“互動”教學[J]大眾文藝(理論).2009(10).
[2]樊慧貞.教師在教學互動關系中的建設性作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8(15).
[3]任振濤.初中音樂欣賞課互動教學模式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