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互聯網+”時代,使用移動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和交流的移動學習方式,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為了更好地利用移動學習,使移動學習達到最佳效果,必須要對移動學習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依據學習理論提出相應的學習策略,從而促進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的發展和推廣 。
【關鍵詞】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理論及策略
【作者簡介】張曉丹(1972-),女,滿族,遼寧丹東人,沈陽師范大學外語部副教授,碩導,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項目: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理論及策略研究(JG17DB488)。
目前,大學生的移動設備已經普及,微信、APP和移動網絡平臺互動學習模式最受學生歡迎。大學生利用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和校園網進行移動學習,更加方便、靈活、有效,同時,也使教學活動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根據之前對遼寧省五所高校的大學新生的調查和研究發現,大學生的移動學習還具有盲目性和隨機性。因此,移動學習的實踐必須有新型的學習理論做指導,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才能有效地實施移動學習,提高移動學習的效率。
一、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理論
移動學習方式有很多的理論基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學習過程是漸進式的嘗試與錯誤的過程,直到最后成功,強調“強化”的作用?;谛袨橹髁x的移動學習是利用移動設備來呈現學習材料,為學生提供問題(刺激),再由學生回答(反應),并由系統的反饋強化這個過程。
認知學習理論重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準備狀態和強化的功能,主張人的學習創造性。認知主義在移動學習中的集中體現,就是強調個別話學習,移動設備能幫助學習者進行精細加工,安排廣泛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利用移動技術促進學習者積極地構建知識并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移動網絡向學生發布問題,要求學生來解答并提供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源供學生查閱。移動學習強調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應用任何裝置進行學習。非正式學習的發生場合是在正式傳統的課堂以外的其他地方,在進行移動學習的時候我們可能偶然地、不經意地吸收到了知識。
非正式學習理論在移動學習中主要體現在英語基礎好的同學可以利用移動手機進行更多知識的學習,基礎差的同學也可以利用這個途徑學習一些基礎知識。混合性學習理論包括教學方式的混合,學習方法的混合,學習資源的混合等,通過整合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學習和無線網絡化學習,實現了更加優化的移動學習效果。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強調了語言學習的真實情境的重要性,移動學習讓學習者能夠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學習設備進入真實的語言情境,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習者能有效地發揮主動性選擇學習內容,通過自主學習等形式掌握知識。英語學習是一個情境化的過程,僅依靠課堂學習的死記硬背是完全達不到學習目的的,因此,大學英語學習單純依靠課堂的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移動學習可以彌補這個不足。網絡學習與移動學習為境脈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技術基礎,而境脈學習理論為移動學習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學習不是傳輸的過程,也不是接受的過程。經驗學習理論強調抽象思考、實踐活動、形成經驗與反思觀察的習慣。在抽象思考與實踐活動中,都需要大量的知識與信息做基礎。上述理論有一些共性,即強調學習環境、學習資源、概念建構、活動、經驗及通信與交流。
二、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策略及培訓
1. 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策略。英語學習策略是語言學習策略中的一個類別,在實際學習中,英語學習者使用的策略也包括很多一般學習策略。嚴格來講,我們所說的英語學習策略應該是外語學習策略的一種。移動學習策略就是指學習者在需要學習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無線移動設備(如手機、IPAD等)和無線通信網絡獲取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和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技巧、方法和手段。學習策略主要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四大類。
通過對遼寧五所大學的大一新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的大學生缺乏行之有效的移動學習策略。只有探索出實用的移動學習策略和方式,切實解決大學生英語移動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才能更好地利用移動學習。因此,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移動學習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經過策略培訓并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策略的學生,比沒有受過培訓的學生在英語詞匯量掌握方面、聽說能力以及閱讀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提高進步的更快。
2. 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策略培訓。策略訓練必須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使學生了解從事移動學習活動的多種方法,以便他們日后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二是為學生提供試用那些方法的機會,因為方法歸根結底是一種技能,學生不實踐,就不能掌握它。也可以采用分散訓練,不需要專門安排時間,它和日常的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們通過一系列課堂活動,能夠比較自然地學會管理和學習方法。
可以選用以下的策略培訓模式:1. 評估學生現在策略水平和存在的問題2. 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資源。3. 選擇適當的學習策略。4. 實施策略訓練。5. 準備材料與設計活動。6.評價策略訓練的效果并反饋。7. 完善矯正并鞏固策略訓練。
在英語移動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向學生詳述各項策略的應用方法,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嫻熟掌握各種學習策略,做到靈活應用,提高英語移動學習的效果。對學生進行英語移動學習策略的培訓,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資料,指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學習策略進行移動學習。只要教師能做好引導、學生能堅持,一定會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實踐水平和能力,進而推動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提升。通過策略培訓,可以幫助大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能增強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隨著移動學習理論研究的逐步成熟,移動學習技術的日趨完善,在英語學習中將更多地運用移動學習這一方式,使英語學習遷移到教室之外,擴展學習空間,拓展學習機會,提高學習效果。
針對大學生缺乏移動學習的策略意識以及大多數學習行為是沒有計劃、無目的學習現狀,教師應多培養大學生移動學習的策略、意識、方法和理念。因為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好的移動學習條件,可以滿足基本的移動學習需求。所以教師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滲入關于移動學習的管理策略、自主學習策略,增強學生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學會移動學習。由于移動學習的隨意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移動學習時間上保持必要的連續性,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不處于分散狀態,對所學知識有清晰的了解,有效地督促和監管,保證學習質量。
目前,移動學習作為一種創新還只能是常規教學的一種補充,只有協調好移動學習與常規教學的關系,才能真正實現移動學習的價值。在實踐中,它還是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學習方式,將移動學習模式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增強傳統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彌補傳統學習方式的不足,使傳統教育與移動教育相結合,以便更好地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曉丹.基于移動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教育生態系統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6,05:137-140.
[2]張曉丹.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移動學習模式研究——以沈陽師范大學為例[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94-199.
[3]吳軍其,李智.移動微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1:12-29.
[4]王靜.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研究[J].高教學刊, 2015,12:62-63.
[5]葉成林,徐福蔭.移動學習及其理論基礎[J].開放教育研究,2004, 6:23-26.
[6]陳玉梅.蘇文倩,基于手機的英語聽力移動學習策略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3,3:51-54.
[7]嚴明.英語學習策略理論研究[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5:10-21.
[8]科恩.學習和運用第二語言的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8:3-23.
[9]陶祎,張光澤,劉星星,趙云云.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開展移動學習的現狀研究——以武漢地區5所高校的調查為例[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