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際法英語教學是提高學生口語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它是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也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本文嘗試提出解決高職學生對交際課堂不合作的方法,從而使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并能正確、得體地用英語進行交際,為將來走向社會莫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交際英語教學;教學活動;高職學生
【作者簡介】錢紅,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
交際法英語教學是以社會語言學為理論基礎,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體系,它讓學生在交際中使用語言﹑學習語言,也讓學生在交際中體驗語言,然后在交際中改正,最后在交際中達到真正應用。因為交際課堂取決于學生的反應、合作和參與,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交際理論來指導具體的教學工作,然而高職學生基礎薄弱,個別學生素質不高,所以教師應針對學生學情采用不同教學策略。
一、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
高職生的生源中有相當數量來自中專、職高和技校,還有一部分來自高考分數不高的學生,他們的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強。動機是個很復雜的心理現象。一般心理學家都認為動機受著內部信念和外部環境的影響。內部信念主要與態度、情緒、興趣有關;而外部環境就與學生學習的環境有很大的聯系。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呢?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下面的建議:
學生天然的學習動機只有在充滿安全信任和支持的環境下,才會激發出來,這一環境的特征是:1.與老師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2.為學習提供的支持,要符合學生的獨特的需要。3.給學生提供挑戰的機會,而又不用擔心失敗。從這個特征我們可以看到:首先教師的角色必須發生改變,他必須去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根據學生的要求去設計相應的課堂活動;其次教師自己要對教授給學生的知識很有信心,讓學生認為學習英語口語是很有好處的,教師必須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再次安排給學生的活動教師最后要給以評價,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對未來不喪失信心。最后教師的主要角色是創設一個安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學習氛圍,對每個學生表現出真誠的關注和接納。
二、學生總是求助于母語
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總是能聽到學生用母語討論而不是英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學生不知道怎么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思想;當討論的話題超出學生的能力,學生說的英語別人聽不到,不如母語來得直接;在小組討論時學生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動放松,母語用了也沒有關系。針對這種情況如果聽之任之,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想法:外語不是真的用來交際的,只是課堂上偶爾說說,真正遇到困難還是母語有用,學生就會逐漸認為英語口語的學習沒有多少用處,他們就會喪失學好口語的信心。
老師應該:1.不斷強調練習在英語口語學習中的重要性,給學生灌輸熟能生巧的道理。使得學生相信只要不斷地練習,他們是能夠學到流利的口語能夠和外國人交流。2.現在我們的經濟一體化,英語變得愈來愈重要,不學好外語將來會很后悔,可以讓幾個已經工作的學生來給他們談體會。3.選擇討論的話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讓他們在討論時享受到樂趣,讓學生有參與討論的愿望和興趣。
三、學生不停地犯錯誤
在學英語口語的過程中,特別是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和很大的壓力下,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糾正錯誤一般可以發生在小組討論中;或一個學生表達,老師和其他的學生在聽的時候。糾正錯誤的方式可以是:教師糾正;學生間相互糾正;學生自己糾正。學生間相互糾正,在小組討論時頻率要高于自己糾正。但是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發生了錯誤老師該怎么辦呢?
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出錯,耐心傾聽他們“支離破碎”的英語并給予理解。另一方面教師要更多的鼓勵學生積極思維,交流看法。語言的學習重在交流,交流重在意義的理解和信息吸收正確。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在語言交流過程中不影響理解的語法錯誤采取忽略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的語法和用詞錯誤應該恰當地處理。糾正語言錯誤在交際暫告一段落時進行,以避免打斷學生的思路和語流,以此方法來消除學生不怕錯誤而不敢開口的心理焦慮,使學生經常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心和愿望。
四、當其他的聽眾不聽
很多老師都遇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學生在緊張不安的做口頭陳述,其他的學生卻很不耐煩的講話,可能只有老師一個在聽。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問題有可能在于說話者,他的聲音太小了,其他學生聽不到;或者是這個學生的語言能力有限,其他的學生聽不懂;或者這個學生說的內容太枯燥,其他學生沒有興趣聽;或者這個學生說到內容和話題無關,自己一人在夸夸其談,感覺像在炫耀。其次也有可能問題在于聽眾,他們有可能認為說到內容太無聊也有好幾人說過了;也有可能到吃飯時間了學生餓了,沒有耐心聽了;或者他們認為說話者語言太差了,不想被感染到。最后也有可能是環境不好,外面太吵了,教室太冷或太熱了等。
那么老師的角色是什么呢?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尊敬發言的學生,因為發言者已經很努力地在表達,其他人相應的也要給予理解和尊重。其次老師應該提醒學生要提高聲音,說得慢些。如果必要,老師要對學生說的內容加以小結。再次老師可以讓聽眾總結一下發言者的內容,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聽講。最后老師還可以分任務給各小組,小組1總結發言內容,小組2找出發言者的語法錯誤,小組3找出發言者的語音錯誤等。
總之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要學會隨機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以便真正它讓學生在交際中使用語言﹑學習語言,也讓學生在交際中體驗語言,然后在交際中改正,最后在交際中達到真正的準確。
參考文獻:
[1]顧蕓英.交際能力與語用學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