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馨
【摘 ? ?要】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漢語言文化一直都是各種文化的“領導者”。漢字是中國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自出生以來,第一次深刻而全面的接觸和學習漢字是在小學階段,其中,主要學習小學語文課程,小學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只有把基礎打好才能進行接下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學習。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有效性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185
語文的學習貫穿于我們整個生命過程中,它不光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更是我們認識世界、學習接觸新事物的開端。小學語言是一門啟發性的學科,當我對世界充滿好奇時,我開始接觸語言并開始學習單詞、句子等等。教師在其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育者,也是指路者、引導者。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得到適當的教學,可以減輕小學語文教學的壓力,減少教學難度。但是,在現有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明顯。本文將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一些改進方法和建議,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一)教學理念未更新,教學方法陳舊,無新意
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國家教育局對教育的方針、體系、內容、對結構和其他調整進行了梳理,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可能因為長期受到傳統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體系的影響,過去式的教學理念已經根深蒂固,難以在短時間之內得到明顯的改變。在老舊理念的影響之下,教師的工作總是循規蹈矩的,難有所突破,每天上課都是以同樣的形式,同樣的方法去面對和教授學生,只是教學的內容有所改變而已。小學生的年齡是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喜歡不同,喜歡改變,但每天的上課方式都是一個樣,沒有任何變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就會變得麻木,不會對教師教內容感興趣。所以,陳舊的教學觀念是阻礙小學語文或者其他任何學科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不夠理解學生群體,未能做到“因材施教”
學習是一個共同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不斷的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和學生之間從陌生到熟悉,不斷地了解學生,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但現在僅有少數教師能意識到這一點,并做出改變;其余部分教師要么只是把教學當作一項工作,而自己的任務就是完成教學安排,從不留心學生,更不會去了解學生;還有部分教師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總會和學生劃清界限,自己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不愿意過多的與學生接觸,自然不會有欲望去了解學生;極少數教師可能會覺得自己教授的知識都是一成不變的,沒有必要花費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了解學生這類無意義的事情。殊不知,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他們的思想狀態,精神狀態,學習情況等都處在不同的高度,每個人都接受和理解能力都不同。如果不能夠去了解學生,并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就會發現結果事倍功半,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效果不提高。
(三)教師對學生的支持和肯定不夠
做任何事情,我們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可以得到別人的支持和肯定,只有這樣,我們做事才會有信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小學生亦如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希望的到教師和家長的支持、鼓勵和肯定,這就是他們繼續學習的源泉和動力。部分教師不愿意或者沒有意識去贊賞、鼓勵學生,吝嗇于用語言和行動去給予學生支持和肯定。而這種現象最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容易自卑,沒有信心,做事情畏首畏尾的,對待學習或生活缺乏拼勁和闖勁,他們不敢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自然會下降,教師的教學效果也不會明顯。
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提出的解決策略
(一)緊跟時代步伐,放棄舊觀念,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當代教師應該放棄傳統的老式教學理念,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造更加創新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講到聲母、韻母那個課時時,可以在課程剛開始時,給學生播放一些用聲母韻母作為歌詞改編的歌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基本解釋后詳細解釋,可以設計一個課堂小游戲,讓每個學生記住一個聲或韻母,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比劃出來,讓其他學生猜測,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為學生提供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和師生關系
在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和談心。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課堂教學,也方便教師更合理地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必要的話,學校或者教師可以組織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近期的思想狀態和反饋學生近期在學校的表現。具體措施為,教師可以每周組織一次短時的家長座談會,主要用于家長和教師對學生近期學習,思想狀態的交流,還可以組織有學生參與的交流會,促進學生家庭關系的和睦,也改善師生關系。學生只有處于一個沒有太大精神壓力的狀態,才能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上,因而,小學語文的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升。
(三)經常贊賞和鼓勵學生
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適合他的獨特學習方法。然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跌倒,再不斷爬起來的過程。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經歷許多挫折,此時教師若能夠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和安慰,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良好習慣。這樣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只需幾句舒適和鼓勵的語言,你可以獲得很多,為什么不。
總之,我們必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加深與學生的聯系和理解,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也是必要的;還應鼓勵學生,對學生的行為給予認可和支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樣做,將極大的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美霞.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新校園(中旬),2016(5):67-67.
[2]吝紅霞.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