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忠
【關鍵詞】 核心素養;母語;社團活動;情感教育;載體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52—01
核心素養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高屋建瓴實現立德樹人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是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征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催化。它的提出,為我們真正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確立回歸教育本原的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引領性支撐。
一、把握一個中心、兩個世界
1. 以提高學生母語核心素養為中心。語文學科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底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我們進一步細化核心素養的學科表現,把幫助學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培養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創造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等,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旨在通過鮮明的目標導向,提升語文教學品質,引領語文教學擇高而立。
2. 將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相融通。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都是從感性、生動、鮮活的生活世界逐漸向抽象、條理、邏輯的知識世界邁進。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協調兩個世界,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扎實、學得快樂?我們把活動作為融通兩個世界的橋梁。通過教學活動化、活動課程化、課程情境化,努力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方面溝通起來,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
二、開展好學生社團活動
一是要注重實踐體驗。千萬不能把社團搞成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沒有學習就沒有成長。強化過程體驗,通過實踐體驗產生感覺,有感覺才能有感受,有感受才能有感知,有感知才能有感悟,有感悟才能有感動。
二是要輸入輸出結合。人學習的基本路徑就是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輸入就是學習,輸出就是應用,要通過輸出帶動輸入,要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論壇發言、個體展示等方式,滿足學生的自尊心、表現欲,通過別人的認同,培養學生的信心和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要強調課程建設。社團課程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要積極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實現社團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項目化,讓社團課程真正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團課程開發與充實、不斷推動校本課程開發,推動學校課程建設。
三、以情感教育為抓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是讓學生對祖國歷史長河中的精神光芒、文化魅力有真切的體驗。綜合實踐活動課恰恰可以借助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究,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例如,根據中國傳統節日,以時間為主線,結合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我設計了“走進中國傳統節日”系列主題探究課程,開展春節尋找年味兒,清明節組織學生野外踏青、摘野菜、斗草、放風箏等活動。經過一系列的優秀傳統文化探究,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學生的國家認同、家國情懷無形中得到增強。
四、幾種適宜的活動載體
1. 參加一次國旗下講話。學期伊始,各班級就按照德工處制定的學期升旗配檔表中安排的國旗下講話時間,開始了新一輪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每逢周一升旗,班級便安排自己班學生講話。講什么呢?學生們講自己應當做的事,講自己不應當做的事,講自己做得好的事,每一次的講話都有主題,如誠信、責任、禮儀、愛國、感恩、厚德等,主題有時候是學校統一安排的,有時是學生們自己選定的。所以每次周一的升旗儀式,就成了學生的美好期待,也成了他們接受教育的良好契機。
2. 參加一次愛心志愿服務活動。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服務。在敬老院里,他們替老人們捶捶背,聊聊天,唱唱歌,跳跳舞,曬曬被子,整理整理內務,給他們買點好吃的等等。這項體驗活動,旨在讓孩子們領悟孟子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思想,通過親身體驗來提高他們的道德精神品質。
3. 開展一次“我為班級做好事”活動。依照學期學校德工處工作計劃,各班級都要組織學生開展“我為班級做好事”活動?;顒右桓悖蘩頁p壞桌椅的,清洗窗簾的,抹擦墻壁污垢的,布置教室文化版面的,幫助同學學習的等等?;顒拥拈_展,讓學生的價值取向有了很高的定位,讓他們真正理解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內涵,班級榮譽感大大增強。
4. 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充分利用節假日的大好時機,要求學生跟隨父母或他人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走進工廠、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建筑工地、走進辦公社區、走進超市,親身體驗工人師傅、農民伯伯等人的艱辛,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滋味。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它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因地制宜的活動渠道,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拓寬視野、了解社會、參與體驗,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長空間,不失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