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紅
【關鍵詞】 學習困境;類型;理想;激勵
【中圖分類號】 G625.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44—01
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但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學困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思想品德、學習習慣等方面比多數同學落后一些。這些學生往往因為家庭或者自身原因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成績差,有些學困生不僅不認真聽講甚至還會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作為教師,如何轉變學困生是工作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從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方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常見的幾種學習問題類型分析
1.不善學習型。學習很努力,就是沒效果。明明比別人認真,就是成績上不去。問題表現為對知識生搬硬套,不能變通運用;習慣機械記憶,不重視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在課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試分數始終不上不下。原因在于無計劃,學習盲目、漫無目的,沒有詳細的規劃,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學到哪就是哪,興趣來了就學,沒了就不學;無方法,不會安排時間,不會利用黃金時間,不會合理分配時間,不懂得勞逸結合,造成學習上過多的無效勞動。為此,要制訂計劃,使學習目標清晰可見,學習時間有章可循;掌握方法,把握學習的黃金時間,合理、高效利用時間,利用有效的時間有效學習;形成規律,固定學習時間,勞逸結合。
2.貪玩厭學型。孩子一直貪玩不喜歡學習,對學習每次都是維持三分鐘熱度,難以保持長久的熱情,對待學習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少家長這樣抱怨:我孩子不比別的孩子笨,就是沒耐性,做事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問題表現為喜歡做小動作,如抖腿,轉筆等,缺乏耐力與毅力,不能靜下心寫作業,學習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原因在于家長過度溺愛,孩子任性、貪玩,意志未能從小鍛煉,在學習上怕吃苦,總希望能投機取巧走捷徑,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擾。因此,要樹立學習榜樣,塑造學習典范,興趣教學,培養對學習長久的熱情,創設疑難情境,在磨礪中培養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3.粗心大意型。有家長常說:我孩子挺聰明的,哪樣都行,就是有點粗心。有不少學生就是粗心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錯失了理想學校。粗心馬虎,歸根結底是習慣養成的問題。如果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時心里一緊張,粗心、馬虎的問題又升級了,考試分數當然大受影響。再聰明的孩子,也會因為粗心大意而丟分數,影響到學習成績。問題表現在寫作、做題、閱讀時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平時寫作業不認真,經常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考試時焦慮急躁,經常漏題、做錯題,做事沒有計劃性,經常一邊學習,一邊想著其他的事。原因在于缺乏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思想渙散,思維跳躍幅度大,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責任心。因此,需要激發學習興趣,在快樂的氛圍里學習,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時間,專項注意力訓練,培養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課業責任感。
二、教師幫扶學習困難學生策略
1.樹立理想,把握學習目標。目標如航燈,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會在學習中產生巨大的力量,奮勇當先,永不畏縮。我們從確立學生的學習目標入手,通過主題班會課、故事活動課等途徑介紹名人偉人成長事跡,使學生明白,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夠做出巨大貢獻,除了機遇之外,崇高的追求目標和百折不撓的頑強精神,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激發學生以他們的先進事跡鞭策自己,自覺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追求崇高的奮斗目標。明確了“欲成才需先立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從而產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2.多種激勵手段并用,讓學生成為發展的主人。激勵是青少年奮發向上的原動力。它能使懦弱變為堅強,使自卑變為自尊,使消沉變為激昂。所以,我運用各種形式的激勵技巧,激起每個學生健康的、積極的動機和熱情,促進學生的發展。
3.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獨生子女學生之間個性沖突是人際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我校的學生中獨生子女占80%以上,而獨生子女由于從小生活在一個與同齡兒童接觸較少的家庭環境中,因家庭的溺愛教育,形成了不肯謙讓、不受委屈的心理特征。大多數獨生子女都程度不同地有爭強好勝或不愿意幫助別人的個性心理特征,這類學生生活在同一集體中難免會發生個性沖突。對這類學生應該采取一定的訓練方法,以改造和訓練學生克服不良個性的教育方法為主,使他們擁有一顆互相幫助互相理解的寬容心,盡快適應集體生活。
在人的成長道路上,失敗與挫折就像預先為人設下的激流險灘,只有通過它,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總要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的“磨合期”。對此,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當遇到挫折或失敗時,要挺住,不氣餒,敢于承認和正視挫折的存在,要有和挫折抗爭的精神,學會在失敗中奮起,在挫折中成長。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