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根代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47—01
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的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但由于社會環境、家庭、師資及學生個人等原因,小學教育的每個班都出現了為數較多的學困生。小學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學困生基礎打不好,學習習慣差,將會嚴重影響他們往后的生活。轉化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因此,通過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逐步轉化學困生,促其成為中等生甚至優秀生。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1.學生因素。有些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明確,認為學習只是應付,免受教師及家長的責備,學習數學沒有成為他們的內在需要,因此一遇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不愿再努力。 有些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差,沒有毅力,習慣于只學不練,對知識要點只停留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不主動尋找作業致錯的原因,最終錯上加錯。有些學生學習數學缺乏興趣,感到枯燥無味,對學習數學處在厭煩、焦躁的抑制狀態,學習無勁頭造成厭學情緒,甚至有抵觸情緒。
2.教師因素。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傳授知識,忽視了對學生的感情交流,使學生的個人感情方面出現障礙,并有強烈的挫折感,不愿學習數學。同時,面對老師強加的學習壓力,加之感覺數學枯燥乏味,造成學生只應付作業的完成而不關心學習的效果。還有個別教師教學方法不當,責任心、事業心不強,學生把對老師的好惡遷移到數學的學習上,一上數學課就從心理上抵觸,討厭數學、討厭數學老師,甚至與教師對著干,既影響教學成績又影響班級管理。
3.家庭因素。學生的家長自身文化素養太低,子女的學習行為無法監控;部分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父母沉迷于打麻將等不良生活習性,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創傷;部分學生父母為忙于生計,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其子女疏于管教;有些家長對子女的過分溺愛,使孩子缺乏吃苦精神。
二、轉化策略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新課程理念倡導師生之間要建立和諧的關系,對待他們要主動奉獻一份愛心、關心、耐心和貼心,尊重他們,去了解他們的心理,解決他們的困難,寬容他們的錯誤,熱忱地去發現他們表現出來的優點和進步。課堂上給他們一個贊許的眼光,一句表揚的話語,一次耐心的等待,使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引導他們約束自己的行為,集中精力搞好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以及殷切的期望,看到學生的優點就誠摯而又恰如其分地表揚,在表揚、扶持和鼓勵中把他們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心逐漸調動起來,在榮譽感與成功體驗中發現自我價值,激發奮進的動力。
2.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爸?,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能積極投入到每一次數學活動中去。例如,教師做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多媒體課件,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會學生學習方法。(1)預習方法 。粗讀: 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 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細讀:對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則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2)聽課方法。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 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聽懂重點、難點剖析,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思想方法的講解。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 多思、勤思, 即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善思, 即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和歸納。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記小結、記課后思考題等。
4.重視家校聯系,充分發揮家教的作用,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要互通信息、優勢互補。要充分利用長期研究實踐的經驗,以博大的胸懷、真誠的情感、巧妙的方法去贏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溝通感情,形成共識,共同研究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有理、有利、有節、有度、及時、有效地編織家校教育網絡,共同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