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54—01
新時期給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講求實效,提高效率,減輕學生課業心理負擔,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戰場,這個戰場的勝負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成敗,因此,語文教學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須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設置多元且有趣的問題情境
提問是一堂課必備的重要環節,能展現學生學習的成果,實現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怎樣的提問才是有效的,怎樣的提問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意愿,這是語文教師在創建高效課堂時需要思考的問題。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讓學生進入思維的探索狀態,積極響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在教學提問中設置一些場景,如困擾教師的問題,讓學生解答;或者是想象一個故事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等等。還可以結合多媒體,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手段更加直觀地展示。如此一來,便可以順利激發出小學生的探究欲望,令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探究方面,并且在這部分問題情境交互式作用下,可以輔助教師有序地組織整篇課文的講解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恰當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游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里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地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三、搭建和諧化的師生情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要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與學生多交流,還要在課后與學生打成一片。此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師生平等相處,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共同研究者,才能使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予以肯定;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偏差,教師要給予啟發。為了使每個學生都敢于提問,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每個星期評選出“最佳問題能手”,并給予獎勵,利用榜樣的號召力,使學生中形成質疑的“比”“學”風氣,讓學生由被動質疑逐步走向主動質疑,進而養成質疑的好習慣。
四、推進小組合作化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化學習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合理搭配的小組學習,能夠使小組成員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幫助和扶持,共同進步,減少學生在自身學習時遇到困惑而找不到幫手的問題。推進小組合作化學習,首先老師要為小組之間進行合理的搭配和分工,全班學生分小組固定搭配學習,對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和層次進行協調,保證每位學生在小組之間都能優勢互補。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助能力,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作用。另外,在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來推動小組開展討論,找出問題。例如,在講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可以利用文章中最后的問題“小村莊為什么變得什么都沒有了?”進行討論,讓學生自我發揮找出問題的答案,通過這樣的合作討論能夠提升小組的團結互助能力,提高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五、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開展教學反思工作的核心動機,就是不斷強化小學教師的自我教學理念和自我批評能力,進一步掙脫傳統教學經驗的約束效應。事實證明,唯有經過階段化教學狀況、細致化診斷、教學引導模式實時化創新之后,才能全面提升教師教學實力并且換取愈加理想化的教學實效。正如上所述,教師、學生、課題材料等始終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核心要素,教師反思過程中要做到將三類要素全面考慮進去,做到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優勢全面放大、劣勢全面減少,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倍增,以及課題研究和教學效率大幅度提升,最終換取小學教育的最優化成就。如,多媒體技術集合了聲像等豐富有趣的資源,比較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征,作為現代專業化教師在反思階段化教學水平過程中要不斷加深對該類技術的認知,并定期參與相關技能培訓來保證熟練操作該類設備;之后創設生動化引導情境,將復雜的課文內容加以形象化和簡單化呈現,突破教學重點并解決教學難題,令小學語文課堂至此綻放出全新活力之余,為日后教學效率有機改善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