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平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69—01
孔子曾經提到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不難看出只有對學習感興趣的人,才能專心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熱愛學習數學,并積極地解決遇到的困難。
一、提倡教師角色的轉換
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是在這種模式下進行培訓的,也就導致了教師培養下一代學生還是照搬傳統方式,沒有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缺乏對學生管理的靈動性。因此,應致力于改變教師的自身觀念,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作為學生聽講,只需在一旁輔助即可,這樣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與學生多多交流,進行師生互動,增進課堂氛圍。這種通過師生轉換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使得學生在課前需要做好準備,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喜歡學習,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課堂的關鍵就是導入課堂,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對本節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高效的課堂導入是必不可少的,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情境導入法作為一種課堂導入方法,通過幽默的言語、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歡樂的心情下感受學習的魅力。比如說,在教師講到《直線射線和角》時,如果還是照搬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只是簡單地介紹直線射線和角的定義以及特性,不僅不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內容,還使得課堂內容過于單調乏味,學生也昏昏欲睡。但是教師通過探索直線射線和角的概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結合所學知識讓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分析解讀,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也讓學生獲得了一種成就感,這就達到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
二、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是多么重要。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是輕松而又愉快的。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生學習知識也有動力,并且會主動配合老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為此我們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學習,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而數學課堂其本身是枯燥難懂的,所以教師要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熱愛程度為第一要務。首先,教師需要保障數學課堂內容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然后也要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不應過于困難,但是也要有所涉獵,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的關鍵。雖然新的課程標準改革中并沒有對數學教學內容提出硬性指標,但是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在上課時挑選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在保證教學任務的基礎下,又使學生有所收獲,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建設開放式的學習氛圍
每一個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你若強制要求他們聽話,往往會適得其反,這不僅僅限制了小孩子該有的想象力,也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必須通過開放式教育,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而打造開放式課堂可以通過游戲與教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投入游戲的同時可以學習到知識,領略數學的魅力。不僅如此,開放式課堂還要跨越課堂與生活的鴻溝,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數學,比如說為什么柵欄是三角形的,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而教學的呆板就很容易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如果教學不以學生為中心,就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整個課堂陷入死氣沉沉的狀態,缺乏小學生該有的朝氣,長此以往下去,學生會逐漸對學習數學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分析,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讓學生從被動參加課堂活動變為主動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