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嬿
【關鍵詞】 農村;幼兒園;音樂童話;欣賞;體驗;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13.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97—01
音樂活動包括欣賞活動、歌唱活動、韻律活動、節奏活動、音樂游戲等。在調查中發現,欣賞活動是教學中的難點。怎樣欣賞?對小幼兒來講,他們能聽懂什么呢?幼兒哪來的耐心去聽呢?欣賞活動要達到什么程度才是適合幼兒的呢?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嘗試引入音樂童話欣賞這一內容。作為優秀文化的集合體,音樂童話欣賞穿越了時間,跨越了地域、風俗民情,生動有趣。對于農村幼兒來說,新鮮又有趣,教學應用價值很大。在農村開展幼兒園音樂童話欣賞活動,得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音樂活動目標要貼近幼兒生活
音樂童話集故事樂曲與表演為一體,多采用管弦樂的形式,再加上精煉的解說,通過夸張的表現、生動的情節、有趣的故事,能深深打動幼兒的心。幼兒在欣賞與審美同時進行的過程中能輕松愉悅地學習。這種學習感染力很強,是主動的,沒有壓力的,極易使幼兒產生共鳴,是非常適合幼兒進行音樂學習的載體。所以,在制定活動目標時在吸取優秀的教育成果經驗的基礎上首先要突出興趣;在內容、形象、情緒方面,一定要符合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并且還需要是幼兒喜愛、理解、愿意接受的;在表現力方面,音樂結構要單純、工整、長度適中、形象鮮明。教師要在深入學習幼兒園發展綱要和《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基礎上確定每次的活動目標,幫助幼兒提高審美心理素質,最終培養其欣賞音樂的能力。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以從小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為根本,一定要有始有終,貫穿整個教育階段。
二、在活動中教師要做引導者,突出幼兒主體地位
對于音樂童話欣賞活動,教師的介入不應該是主要的,而應適時介入、適時退出、適時引導,目的是要幫助幼兒在活動中說自己想說的、做自己能做的、想表現、能表現、會表現。這個過程需要教師針對活動內容進行細致地分析,準備充分的活動材料,關注幼兒活動實施的過程、幼兒參與體驗的出發點,為幼兒提供有效幫助。教師準備的內容很多,可以有道具,可以有小律動、繪畫,也可以有表演等等,總之是要為幼兒提供全方位、多通道的參與機會,引導幼兒各種感官的參與,讓其感受音樂,體驗故事的情緒,表達認知。
音樂與語言互為補充,互相強化。創造活動往往就在此時不斷涌現,使得幼兒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獲得發展。一段音樂童話在幼兒的腦海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理解與欣賞、創造與表現是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因此,在幼兒音樂童話欣賞活動中內容美與形式美是并行的。幼兒有欣賞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需要有發展的空間。因此在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與作品內容相關的聯想與想象的表演活動,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從而幫助目標的達成。欣賞活動并非一定要在指導下完成,教師可鼓勵幼兒對作品進行交流,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提升音樂素養的目的。
三、給幼兒創造小舞臺
表演,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音樂童話有趣的故事內容會讓幼兒津津樂道。各種樂器交相輝映,美妙生動的聲音也會讓幼兒產生無窮無盡的聯想。在欣賞過程中,幼兒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模仿聲音、模仿動作、模仿對話……還用自己的方式再現故事。那么,給他們舞臺,看看小家伙們會制造出什么效果呢?我在音樂童話欣賞《獅王進行曲》中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教師興高采烈地彈起了樂曲,幼兒馬上進入了角色,不斷變換著姿勢,在同伴的要求下不斷調整著速度,還在互相配音……活動結束后,幼兒意猶未盡,繼續著討論和表演。通過了解,幼兒非常喜歡表演。幼兒在音樂童話欣賞中看到了真善美丑,生活百態,產生了美好的感受和愉快的心境,同時也為智力的開發創造了條件。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潛力,但也并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得以釋放。那么,教師在音樂童話欣賞的過程中應給幼兒創造一個欣賞與體驗、感受與表現的機會。
音樂童話融入了國際文化內涵,內容豐富,表現力強,對幼兒的吸引力無可替代,其教育優勢顯著。農村幼兒園的音樂教育需要引入音樂童話這一經典的教育資源,并對優質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與審美情感,以賦予農村音樂教育活動新的活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