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霞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數學教學;教學評價;要求;標準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99—01
在平時的聽、評課活動中,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新課程理念和精神指導下,如何評價數學課堂教學呢?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探索,我對這個問題有了幾點粗淺的認識,現提出來與同仁們共同商榷。
一、要明確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要求
分析、研究新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其對數學課堂大致有如下要求: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熟練的運算能力,培養數字敏感性,提高思維、邏輯表達及理解能力等全面的數學素養;二是重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思想全方位的滲透和應用;三是注重雙基,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能力;四是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數學學習方法;五是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六是注重學生能力的遷移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七是要求營造開放的師生、生生互動的真誠的教與學的氛圍。
比較過去數學教學側重于工具性的一面,我們可以發現,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索活動,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
二、要樹立正確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觀
新課程告訴我們應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強調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按照數學課程評價的新理念,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或產生的問題,必須開放地、多元地、多層次地認識和評價數學課堂教學,要對學生、教師和課堂內容進行全面評價,要始終堅持活動性、情感性、開放性、創新性、多元性等原則,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不斷發展的功能。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評價是幫助我們創造適合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為此,教師要通過分析引導對學生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其發展。針對以上對數學課堂教學要求和評課應持有的觀念的分析和理解,我認為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應注重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標準。
1.量化評價。(1)確定一級指標體系。所謂一級指標,就是整個課堂評價的總體框架內容。根據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要求,應將數學課堂教學量化評定的標準定為教師行為(50分)、學生行為(40分)、教學效果(10分)三個方面。這樣確定,有利于突出教學過程和學生表現,以改過去只單純評價教師教學行為的做法。(2)確立二級指標體系。二級指標是一級指標范圍的內容的細化。在教師行為方面,應考慮教學目標、內容、課堂實施、教學素養等內容;在學生行為方面,應考慮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等內容;教學效果方面應考慮學生的數學素養、科學素養、表達交流等多方面的發展。(3)確立三級指標體系。它對二級指標體系進一步細化,此評價內容的確定是決定量化評價的關鍵所在。對教師的評價應該看:是否精心準備了教學內容,包括“三維”目標的擬定,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相關資源的儲備與整合;是否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環境以及各抒己見、相互爭議、張揚個性的學習氛圍;是否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激勵者的角色;是否能科學、合理、熟練地運用輔助教學手段。在學生評價方面,學生的學習形式、過程、能力、效果是評價一堂數學課成功與否的核心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看師生、生生交流活動、質疑探究答疑活動等情況是否良好。
2.質性評價。數學課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課,我們在進行量化評價的同時,必須采用以全面、深入、真實再現評價對象特色為優點的質性評價,并使二者有機融合。在質性評價時,我們仍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表現,充分體現“以學論教,教是為了促進學”的新課程理念。如何詮釋好新課程評價理念,如何恰當運用評價工具,如何正確選擇評價方法,切實做到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中立足過程,強調發展,我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從中尋找答案,讓評價體系在新課程中迸發出更多的神奇。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