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海溶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43—01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卻又形成教學的整體性。寫作需要從閱讀材料中去理解、感悟,閱讀為寫作提供豐富的基礎和精華,通過寫作,可以更深入閱讀文章,理解文字。在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問題常讓教師苦惱和困惑,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成為了教學中的關鍵。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對讀寫結合的認識。
一、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對于學生來說,寫作的難點在于不知道寫什么,一旦感覺沒有東西可寫,也就沒有了寫的興趣,腦袋里沒有閱讀的積累,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好作文,學生自己也就覺得作文難寫。要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多閱讀,多吸收有用的材料,積累的材料越豐富,寫文章才越有內容。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多讀整本書,對佳句詩詞、哲理名言等素材進行積累,對名家名篇進行背誦,將積累做到扎實有效,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不再發愁沒有內容可寫了。
二、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閱讀教學同寫文章一樣,也需要定一個主題,專題閱讀可讓學生領悟書中的意蘊,并沉淀和積累審美。課本也將相同的主題課文都編排在一起,雖然寫作的角度、內容和體載不相同。比如有傳記,有回憶錄,有對關愛和溫情的感悟,有的是難忘的人生經歷,有的是對奮斗過程的領悟等。在對“成長與關愛”這個單元進行主題閱讀教學之后,課文中用到了許多修辭手法,學生在寫作時就可以借鑒,采用觀察和想象的方法,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利用從閱讀中獲得的感受和領悟去寫一篇作文。如,寫《童趣》,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寫作練習:將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仔細觀察墨汁在清水中的變化和擴散過程,對墨汁在水里的形態變化予以想象,學生可以借鑒課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觀察,一邊觀察一邊想象,然后進行寫作的練習。
三、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
1. 在讀中練寫。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滲透作文訓練和作文指導的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與水平。首先,是進行寫作知識和方法的指導。比如:說明事物的條理性、人和事物的特征描寫、作文的選材和剪裁以及文章結構的布局等。通過對經典文章的閱讀、學習和理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其次,寫作訓練要結合閱讀教學。學生作文的思想厚度需要通過長期的閱讀來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入引導,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多元化、更深入,形成科學的人文價值觀以及思辨的能力;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不同分析方式的引導,如:由景入理或是由事入理。教師將課文中的續點、隱點、省略點和觸點等挖掘出來,讓學生嘗試去改寫、擴展、接編和補充。如,課文中出現了精彩的語言時,學習的時候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予以訓練;讓學生對于課文中出現的留白進行續寫、補寫;用創編和想象的方式對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行培養;讓學生仿寫與實際生活接近的課文,對學生構思和布局謀篇能力予以訓練;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內容、精彩語句進行點評,使學生的作文鑒賞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通過不同題目設計成不同體裁進行寫作訓練,比如說:《社戲》的課文可用三種作文體載來寫作:一種是說明文;第二種是童年生活擴展開的記敘文;第三種是議論文。通過不同的體載,通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想象、歸納和發表見解,學生寫作能力在多個方面都得到了訓練。
2. 以寫促讀。在寫作中,學生常會感覺缺乏寫作的素材,這需要學生善于從文本中挖掘內涵,進行不斷地延伸拓展,可以從課文中直接提取材料,也可以將材料提取出來重新組合,作為寫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語言、技術以及方法的恰當指導,能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也可以通過對作文的反思、修改、評講等多種形式而不斷提高。此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發現知識和能力的不足,閱讀和求知欲進一步被激發出來,閱讀興趣濃厚了,寫作興趣也會得到提升,二者螺旋式上升,能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要對二者的結合點、契合點進行分析,有效利用,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興趣都能予以激發,并互相促進,從閱讀中學習寫作,從寫作中提高閱讀能力,從而使語文教學的效果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