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計算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57—01
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但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學習興趣、態度、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低下。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列舉一些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還可以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必須講究訓練形式的多樣化。比如,可以采用游戲、競賽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還可以采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方式。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進而增強計算效果。
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由于數學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不感興趣,對計算更談不上熱情。加之,教師對學生進行訓練,形式單一,脫離學生的實際。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可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至關重要。那么,如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呢?筆者認為,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至關重要。筆者是這樣做的: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口算題,不喜歡做復雜的計算題、簡算題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進行練習。如,采用“趣題求解”“巧算比賽”“一題多解”“互動講解”等形式。
三、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訓練實現的。 在教學中,教師應每天堅持讓學生練習。筆者是這樣做的: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比如,有時讓學生搶答,有時找一個組的學生 “開火車”,有時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再集體訂正答案。每隔2周進行一次小結,對表現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這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要強調的是:學生必須熟記一些常用數值,如:=0.125、4×25=100、8×125=1000、2π=6.28、3π=9.42……這樣,可以加快學生口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四、強化學生的簡算能力
簡便運算是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簡算的目的是要學生能夠合理靈活地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運算性質對原有的算式進行全等變形,從而達到能直接口算的目的。簡便運算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還能夠讓題目變得簡單,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要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沒有的。
五、注重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平常練習就要嚴格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細心書寫、自覺檢查和有錯必糾的習慣。檢查的方法有多種,如按步驟逐步檢查;用加法驗算減法,用乘法驗算除法;還可以代入原題驗算,看是否符合實際;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驗算。除此之外,還要及時進行改錯訓練。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之后讓學生在改錯本上改錯,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粗心的毛病。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有耐心、恒心,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總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會見到成效。課堂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知識的天地。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