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啟晶
【關鍵詞】 數學教學;開放式教學法;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58—01
開放式課堂教學是針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而言的,它是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改革傳統封閉的課堂教學方式,努力創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教學關系的教學方法。實施開放式教學,不僅是教育思想的更新,更是課堂教學的變革和發展。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開放式課堂的實施,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讓數學課堂成為活水之源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想要創新的欲望。
以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這部分的內容為例,在課堂上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找到其中的基本信息,且要讓學生找準其中的關鍵點;其次,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嘗試,并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列出題目中的基本信息。此外,重視開展學習匯報展示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以及尋找到的策略。比如,有的學生是這樣用文字來描述的:第一天是20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5個就是20+5=25個,第三天比第二天多5個就是25+5=30個,……,以此類推,我們也就能知道第四天、第五天甚至是更多天數的個數。有的學生習慣用“文字+數字”去表達,比如第一天20個,第二天20+5=25個,第三天25+5=30個……還有部分學生則是習慣性運用表格的方式去記錄,這樣更一目了然。
實踐證明,通過這樣開放式的教學,學生也走到了探究學習的前列,且不需要教師的刻意引導,也能創設一種民主、自由的教學情境,從而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
二、充分利用生活作為教學資源
實踐證明,開放教學內容能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靈活,也使數學知識變得富有趣味。而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聯系在一起,是開放式教學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當中,讓學生邊玩邊掌握知識。
比如,教學“千克和克”這部分的內容時,首先,筆者利用課堂上的幾分鐘時間搜集10位學生的體重,使得千克這個知識點能直接顯現出來,不斷豐富學生的感知;其次,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的事情,并讓他們說一說哪些物品是以千克作為單位的。學生討論完后,筆者繼續組織他們討論:“1千克到底有多重?”“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比較接近1千克?”這時,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也總結出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鹽1袋是500克,那么2袋就是1千克,1千克的梨大概能有5個……從學生列舉的例子來看,學生的視角在不斷拓展,且感知能力也不斷豐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了生活資源,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知識并感悟知識。
三、促進活動成為學生學習的靈魂
開放各式活動能讓學生充分運用自身的經驗、知識以及創造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從而主動探究知識,充分挖掘課堂生成的一切有利因素,增添課堂的趣味性。一方面,引導學生自主活動。以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為例,為了能強化學生對長方體表面構成的理解,促進學生能建立良好的空間形象,筆者讓學生在課堂上制作一個新紙箱。學生在課堂上將長方形、正方形的紙片黏連在一起,同時也引導學生結合長方形紙片進行剪拼與折疊,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出形狀各異的長方體等等;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創設學生合作的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都能展示自己的精彩,從而讓數學活動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且又鮮活生動的探索之旅。
綜上所述,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放式的數學教學更有利于改善當前的教學格局,使得數學教學多一份靈動,同時也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讓數學課堂走向開放,同時也讓數學課堂充滿民主的氣息,最重要的是增添了課堂的活力。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