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 許峻山
【關鍵詞】 數學教學;“面批面改”;作業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39—01
數學作業是由教師布置、學生自己獨立或半獨立完成的數學學習活動和內容,它是數學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踐證明,適量、有針對性的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還能幫助教師檢查學生當天新知識的掌握和接受情況,以便教師了解自己本節課課堂教學效果,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案。但教師因時間、精力等方面的影響,基本上都采取學生課后完成,第二天全班整體上交,教師一起批改的方式。這種“全收獨改”的作業模式,導致教師發現學生在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和知識上的錯誤理解,想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時,由于學生不在場而作罷。對于作業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教師只能到下一節課,專門拿幾分鐘時間全班集體進行講評。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中對個別學生當面批改作業,單獨糾正錯誤,對提高教學效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掌握一手信息,糾正學生的錯誤
大多數教師對學生作業都采用“全收獨改”的批閱模式,都能做到“精批細改”。這只能整體掌握全班學生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以及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程度,但其不足就是對個別學生的具體問題,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對癥下藥的指導,學生也不能及時了解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采用作業“面批面改”的方式,面對面進行交流,問詢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情況,能及時指出學生具體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因材施教和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因此,“面批面改”也是一次再鞏固、再提高、零距離的輔導過程,這樣學生也樂意接受。特別是對不同學生所犯的不同錯誤,教師能夠掌握第一手資料,分門別類,對癥下藥。教師面對面輔導,一對一講解,學生及時理解透徹,記憶深刻,杜絕發生類似錯誤,有效提升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和鞏固。
二、關注學困生,消除兩極分化
教師每天對所有學生“面批面改”,工作量巨大,時間也不允許。所以,“面批面改”的重點要放在學困生身上,要把學困生當作重點關注的對象,制訂計劃,讓他們循序漸進、穩步提高。在通常情況下,優等生完成作業比較快,也很少出錯。學困生就不同了,學習效率低,出錯率高,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師要以極大的耐心和滿腔的熱情,對學困生的作業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教師可以向學困生當面講解知識,糾正問題錯誤,滲透人文關懷。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和學困生的零距離接觸、無障礙交流中,那些鞭策的話語、親切的情感都是促進學生進步的“催化劑”。在潤物細無聲中,激發了學困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這樣,持之以恒地進行“面批面改”,班級學困生的數量不斷減少,班級整體水平穩步提高,班級兩極分化現象逐漸消除。
三、實施分層教學,突顯因材施教
“面批面改”是面對面輔導,是重點幫扶。教師面對的是個別學生,解決的是個性問題,這是分層教學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對優等生,面批能切實地幫助他們找出弱點、指點方法、糾正偏差、提高效率,更上一層樓。對于學困生,由于他們底子差,他們的作業質量和學習效率往往低于一般程度的學生,這些學生最怕的就是在全班學生面前“亮丑揭短”。通過“面批面改”,教師可指出其主要問題,并幫助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其掌握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課,打牢他的底子。這樣,因為是單獨交流指導,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所以“面批面改”可以讓教師根據不同類型學生掌握知識的“火候”,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四、增強師生交流,促進全面提升
交流是拉近師生距離、消除學生障礙的有效手段。每天批改一次作業,就同每一位學生見一面,就是一次知識、情感、心靈的交流。教師“面批面改”,不能就事論事,還要從多方面和學生展開對話,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除了指導學生作業,還能隨時進行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在內的指導,了解學生生活、學習狀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還能提高學生作業的正確率,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加強師生團結,促進了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