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忠娟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當今教育手段與以往有了明顯的不同,由于我國小學生實際狀況,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更沒有受過挫折。然而,當他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往往手足無措,不會解決問題。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力,防止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因為接受不了壓力和挫折而產生消極心理。因此學生的抗挫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 ?抗挫力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208-01
由于我國小學生實際狀況,現在的學生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加之“6+1”的家庭生活模式。他們成長中的很多問題都由家長幫助解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更沒有受過挫折。然而,當他們在學習中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時,往往手足無措,不會解決問題,甚至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體育課是學校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應用性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在體育教學中,強化抗挫意識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大部分老師心中都有培養學生抗挫能力的意識。并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做出全面的分析,再對癥下藥,最后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從實際出發,去培養學生的抗挫意識,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在此過程中老師要注意一些方法的運用,適時施策的加以潤物無聲的教育,講究有效的教育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給予教育,適時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
二、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實化抗挫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抗挫能力培養的重視。在備課過程中,靈活設計體育教學的內容,將抗挫力培養深入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突出設計抗挫內容,在學習訓練環境中加強抗挫能力培養。使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講授側向助跑跳高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等因素。教學時設計學生經常玩的橡皮筋替代橫桿,采用一些輔助練習,幫助學生體會助跑與起跳技術。在學生掌握基本動作后,可嘗試短程或中程助跑過桿練習,這種循序漸進的指導模式,不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最終達到學習目的。
三、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優化學生實踐氛圍
在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抗挫能力實踐,教師應積極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保持心情愉悅,快樂地接受教師的授課內容。例如:以隊列隊形訓練為例。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這個項目,因為隊列隊形訓練枯燥,不自由。而且需要持久訓練才能達到要求,動作才能標準,動作整齊。為了提高學生訓練積極性,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互動游戲,讓學生能夠在訓練過程中勞逸結合。在提高興趣之余,增加難度,完成訓練目標,從而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的挫折感,不斷增強學生自信心。
四、積極開展競賽活動,培養學生抗挫能力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抗挫能力,教師可以合理安排同年級學生個人和集體競賽活動。在活動中,學生親身真切地感受成功和失敗,學生在體驗不同結果的過程中,也收獲著快樂和悲傷。在成功的時候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失敗的時候體驗到悲傷的挫敗感。在這樣的體驗中需要學生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斷的總結經驗,反思失敗的原因,勇敢的面對比賽結果,平和的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我們教師要適時恰當的鼓勵學生,要教會學生越挫越勇、奮力向上的良好品質,發揮特長,彌補不足,最終,養成優秀的體育競賽。
總之,小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對于發展完整人格和培育社會的合格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從備課到上課,再到組織活動,盡可能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都能親身體驗實踐經歷,讓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自如靈活的應對各種困難,不斷增強堅定、勇敢的意志力,為學生健康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波.培養抗挫力,健全發展——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力[J].文理導航, 2015(21):89-90.
[2]徐洪杰.淺談小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抗挫力的探究[J].新課程(小學), 2015(5):151.
[3]康寧宇.探討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抗挫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