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平
【摘要】農村小學美術教育一直是我們教學一線教師的一個薄弱環節,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農村小學美術教師也在積極嘗試使用自己新的教學理念、新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以下是本人結合本校的實際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 ?美術 ? 課堂教學的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209-01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來:“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而美術課是小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為核心。尤其我們臨夏地區的農村邊遠山區的小學是不言而喻了,農村邊遠山區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獨特的整體性和特殊性,其任務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對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個體品質高尚的世紀新人。這里的學生們面對大山和綠水,沒有城市學生們那樣見多識廣,更談不上專門的美術教育;也沒有那么多專業的美術教師。這里足見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然而,在邊遠山區的農村,目前小學課堂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培養、千篇一律對著課本臨摹、“照葫蘆畫瓢”度過40分鐘。且廈門教師的結對幫扶、國家級教育均衡發展”國檢工作中上級為農村學校配發了大量的美術教具,我們充分利用教具。負責興趣培訓的教師之間要善于合作形成培訓梯隊,相應地把所有層次不同的學生編成一個學習梯隊,由每位教師負責做好相應階段的工作。教師要有團隊意識、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認真做好每一階段的過渡培養工作。否則,沒有梯隊意識容易造成對學生的過渡培養,或者是急功近利的拔高訓練,不利用學生的成長,更不利于美術教育的長期發展。我認為農村美術教育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
可以讓學生在濃厚的猜謎之中,自然導入新課,這樣既開發學生智力,又加深學生對所畫物體的印象,將收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還可以對范畫或臨摹對象進行欣賞、評價、使學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構圖、造型,產生美的向往,激發強烈的作畫欲望,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水到渠成,同時、還可以巧設懸念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而興趣被激發所要達到的效果是“似難而易”,可謂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學生感到:“噢,我也會”的心靈感應,畫一些家鄉的美景、刻一些臨夏的磚雕、葫蘆等。
分數是無聲的語言表達、給學生一個較高的分數、或寫一、二句簡單評語:“真棒!”“構圖準確!”、“大有進步”、你是天才啊、“前途無量!”諸如此類,都能使學生增加繪畫的信心和熱情,培養了學習興趣,激發繪畫欲望,為下一次作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鼓勵教學方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在教學中,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美術不同于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夸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價時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有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欲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
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并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在每一幅作品上、每一節課堂……。
三、因地、因時制宜、走出課堂、描繪自然、體驗生活、開闊視野。
農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地大物博,學生外出比較安全,在學習周圍的山山水水風景寫生課時,可結合時間、氣候、環境,有組織、有紀律地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畫畫、塑造或自己家鄉的特產——用刺繡、葫蘆雕刻、磚雕等制作各種生活用品等。對周圍的形、色進行辨識,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崇高心靈。
四、教師籌備課堂要突出“精”。
精心準備教學內容、明確學情、制定教法。教的內容不應脫離美術課標指導的范圍,要在比課堂教學要求基礎上適當有所提高,使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表現形式可以補充一些書法、剪紙、版畫、雕塑、國畫、水粉、素描、工藝、攝影制作等內容,尤其培養我們臨夏獨特的磚雕藝術和葫蘆雕刻。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展演、匯演,以及定期開展校內本學科的作業展等活動,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總之,我認為我們農村邊遠山區的小學在美術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臨夏地區農村邊遠山區的小學教師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是應以真誠的態度和熱情對待學生,對學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嘗試都懷著濃厚的興趣和真誠的關注,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表現積極性,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