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新毅
摘 要:說起孩子,大概每個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與愛,當然孩子也帶給父母數不清的歡樂。孩子們一天天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少年,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父母們的成長過程,我們在父母這個學堂里不停地學習和進步,真不知道是我們教會了孩子,還是孩子教會了我們。
關鍵詞:家庭教育; 教師的角度;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78?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5-023-001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著家庭教育的開始,家長不能僅僅關心孩子的智力開發,學習成績的好壞,更要關注孩子非智力因數的培養。所以作為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對學校工作的支持。作為教師家長的我,同時也是倆孩子的父親,兼顧幾重身份,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從教師的角度談談家庭教育的幾點心得。
一、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孩子心靈上起著決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習氛圍對于孩子的性格培養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家庭有上進的氛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良好效果,可達到育人“潤物細無聲”之境界。
我本身是一位教師,或許職業的習慣和需要吧,白天忙碌了之后,晚上還經常要看書學習,家庭中我們倆夫婦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孩子自然而然也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家庭上進的氛圍使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架起一座逾越代溝的心橋
“望子成龍”乃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當父母們為子女“成龍”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與辛勞的時候,兒女是否都感其誠而心領呢?事實上不盡然。因此,要使主觀愿望與客觀效果達到一致,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其前提是要加深對子女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最后才能達到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可見,家庭教育是連接父母與子女心靈相近、不可缺少的通道,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平時除了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也注意觀察孩子的思想變化。在低年級時期,孩子便初步形成了人生觀和世界觀,更初步有了自己個人小小的主見,由于兩代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背景,自然就難以躲開代溝,就有心靈上的矛盾和沖突。這時的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壓服”肯定是行不通的,那就只能“說服”了,如何說?高高在上、居高臨下?那可能會“口服心不服”。只能試著和孩子平等對話,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考慮,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這樣他有話才會對你說,我們的教育也才能有的放矢。聽聽孩子喜歡的歌,和她聊聊她喜歡的同學、伙伴,甚至和她一起玩玩她喜歡的游戲,都能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心靈,做孩子的朋友。
所以說多和孩子溝通,實在是太重要了。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真正擁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在孩子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一座逾越代溝,溝通心靈的橋梁。
三、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能否正確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挫折和失敗,也是衡量父母自身教育素質高低的一個標尺。記得有次女兒拿著數學單元測驗的試卷回來,“90分”。女兒低著頭,十分緊張。對于這個成績,我自然不是十分滿意,因為她從來都沒考過低于95分,但我并沒有馬上抱怨她,而是一起仔細地看了一遍試卷,看完后同孩子仔細分析了失分的原因。看她仍然悶悶不樂,我對她說:“每一個人都要經歷從無知開始學習,然后才到有知的過程,在學習中當然難免會有掌握不好的知識,考試正是檢驗知識掌握的程度的方法之一,通過考試你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讓你及時得到改正,如此你才能打好文化知識基礎,對嗎?”女兒點頭了,緊張的表情明顯舒緩開來了。我繼續說:“人的一生中失敗要比成功多得多。美國總統里根競選失敗了33次,直至83歲時才做上了總統,所以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對嗎?勇敢面對挫折和失敗,善于總結經驗,才能真正走上成功之路,女兒若有所思地點頭了。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不要緊,只要你有信心肯努力,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你一定是最捧的!”功夫不負有心人,下一次的數學單元考試,她取得了100分的好成績。
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要明白,當孩子遇到失敗的時候,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幫助。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而是要從考試分數中了解孩子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不足之處,鼓勵她及時補漏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才能進步。
四、讓孩子多接觸自然,豐富孩子閱歷
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去旅游,這樣不僅能增強孩子的體質,而且讓孩子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積累了豐富的人文典故和自然知識;帶孩子去親身感受不同地域里不一樣的生活,比如去村子看如何春耕,如何秋收,豐富孩子的生活閱歷,有了切身的生活感受后,再去閱讀書本的知識,便會覺得原本書本上抽象的文字此刻變得栩栩如生,躍于紙面,孩子就更能感受到文章中文字的精美。同時在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中,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剛開始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很有限,思維往往是跳躍閃爍的,我們要靜靜傾聽完孩子的語言講述,然后告訴他,用什么樣的語言可以表達得更好,用什么的線索把文字組織成一篇文章。
我還經常鼓勵她鍛煉身體,比如跳繩、游泳、跑步等。教她學做家務,如洗碗、掃地等,我還與妻子一起帶她到野外游玩,讓她接觸大自然……
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了,我想我們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更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他們,讓他們茁壯成長,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好公民。每一個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絕對聰明,也不是天生的笨材料。孩子的成才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們家長多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多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最多的還是要費點心血。我們應從孩子對家長的期望中去悟出其中的道理,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校正自己的角色行為,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長,做一個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