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作文發端,積極探索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以“學會生活”的態度,感受時代脈搏,勤于動筆,表現美好生活,樂于抒寫真情實感,對培養務實、創新作文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有正向驅動力。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習作生活化;務實作文;心靈化句;核心素養
一、 引言
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融入生活,感受時代脈搏,作文易于動筆,樂于抒寫真情實感,在語言—生活—心靈等更多互化機遇中倍增作文興趣,引領健康、務實、創新作文行為,對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有正向驅動力。
二、對生活化作文的理性認識
(一) 生活化作文的必然選擇
生活化作文理念是教學指導思想。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思想、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的理念、寫作概論“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提煉”論述……都是生活化作文理論基礎。生活化作文教學基于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的核心素養指向,引導學生在歷史傳承下的時代生活中健康學習、創造,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至關重要。
(二) 生活化作文多方面的意義
首先對引領作文心理、方式變革有積極意義。讓作文與富有中國夢特征的信息時代生活交融,人文性、工具性統一更具生命價值。其次,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有現實意義,務實作文與“務實興邦”主流意識相呼應;生活作文培養學生健康生活心態,適應和改造社會意義深遠;是情感熏陶作文,營造愛國、愛家、愛校、愛學等健康情感的氛圍;等等。
(三) 生活化作文教學概念認識
生活化作文教學指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理念指引下,引導學生熱愛、關注生活并提取其中有價值的信息,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訴諸于語言文字反映生活和表達觀點、情感等的教學策略,概括地說,就是培養學生生活化作文的態度、情感、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方法,養成生活化作文良好習慣的作文教學策略。
三、生活融入習作教學的模式
不斷探索教學模式并總結、反思、完善,是提高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葉圣陶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拓寬學生生活空間,親身實踐,切身體會,豐富素材,并進行生活語言化指引和訓練才會有話可寫和有感可發。只注重生活沒有語言化基礎,無話可寫或無從表達;只注重語言化技巧但沒有生活體驗,字里行間缺少真情實感。
(一) 情感奠基,拓展領域,精彩化句,范例扶引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只有發現豐富多彩生活美,才可能有精彩文字意象生成。因此,要從心理情感、觀察體驗、語言轉化等綜合培養生活化作文——作文生活化能力。
首先以正向情感引領,培養積極生活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頂層資源,積極心理學等理論是學生心理、行為干預、矯正的法寶。
其次拓展生活化領域。從課內、家庭、學校、自然、社會直至心理意識,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友情,欣賞大自然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贊美城市高樓大廈、鄉村小橋流水人家,觀察生活中人物,聆聽春燕呢喃和夏夜歡樂蛙鼓,想象無窮夢幻……根據年級特征螺旋上升拓展生活:中低年級由家庭、學校拓展到趣味自然現象,擬人、擬物觀察為主;中高年級拓展到社會、世界生活了解等。
再次培養生活化句、化段能力。個性化句、化段在生活與作文間搭建橋梁。情感和體驗是基礎,與化句、化段、化篇的交融中,用心、用眼、用耳等多重感覺交匯力促進原創性精彩語言生成,增添作文個性魅力,再通過評價和展示使學生生活化作文激情增強,不斷地交融練習,語感增強,敘述、描寫生活表達情感的作文基本能力得以獲得。
最后是范例扶放。這是“扶而后放”作文教學原則再落實。生活化精彩化句等多頻次實例引導及成果展示、評價,產生強大、持久場效應,激發觀察生活、生活言化的欲望,引領學生在生活化作文范例世界中獲得模仿和創造的機遇、動力,養成關注生活良性習慣。
(二) 打破定勢,發散思維,心靈化句,抒寫真情
心靈化句教學指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物象感受內在本質,并通過個性化語言反映豐富多彩精神世界的引導過程。從勞動者滾動汗珠體會艱辛和果實珍貴,從狂風暴雨中感受小草不屈生命,從風雪中送來雨傘感受到真摯親情……長此引導學生心靈化句,句抒心靈,傳統作文思維定勢被打破,個性生活化語言與人文精神相匹配,作文品質得到提升,真正做到作文即做人的教學目的。
心靈化句教學是將內心抽象意象化為語言,方式有:一是將內心喜怒哀樂的抽象意象化為語言;二是將對人、事、物褒貶之意化為語言;三是將意象中的物象化為語言,如夢中人、事、物等用一定的語言描述出來。心靈化句是學生豐富多彩內心生活的真實反映,借心靈化句起到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生活促進其健康發展的作用。比如,你恨什么,恨他的樣子怎樣,為什么恨他,他正確,你恨他,是你情感出了問題,你哪里不對了……這樣引導化句,讓學生作文、寫話精彩紛呈,也引導其健康地生活。
四、結語及反思
生活化是人文化,提高學生人生品質:在生活中不斷矯正個體思想和行為,提高小學生的人文品質,做中國夢征程中最和諧的音符,做未來有道德的人。生活化作文提高了觀察、思考、表達等綜合能力,這正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總之,生活化作文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維道.語文教學中的游戲創新與植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7).
[2]蘇楠.三類小學語文教師課堂導入的比較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黃海梅,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巢湖市世紀新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