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改革前,理科生和文科生所學高中數學內容不一樣,高考試卷也不相同,文科數學較理科難度系數低一些。新一輪高考改革到來后,高考數學將不再有文理之分,所有學生所學、所考全部相同。面對這一變化,高中數學教師不僅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認真研讀課改標準,還要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探索數學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高考數學;不分科;數學教學
在恢復高考四十年期間,高中數學一直在改革。最新一輪高考改革要求文理不再分科,這就意味著高考數學將不再有文理之分,所有考生都使用相同試卷,這給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任務和挑戰。面對如此巨大轉變,作為一名堅持在高中數學教學一線的教師將如何轉變教學行為適應高考數學新要求,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找出高考數學文理科差異,消除學生恐慌心理
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消息一出,許多文科生談虎色變,他們擔心高考數學會以理科數學為標準,難度系數有所增加。面對學生此種心理,高中數學教師應該仔細研讀高考改革標準,并及時普及“文理不分科后,高考數學考試內容既不搬照文科考試范圍,也不完全采用理科標準,而是采用折中化方式進行考核”思想,并找出高考數學文理科之間差異性,消除他們恐慌心理。
例如:高考改革前,對“導數”一節,課程標準要求理科生學習定積分、微積分基本定理以及求導復合函數,而對文科生要求是求解基本函數的導數。改革后,不分科的數學試卷較先前文科高考試卷,增加了空間向量、隨機變量、統計等知識點,用來培養他們空間想象力、數據處理和創新應用能力,但這些知識對于文科生來說難度不大,他們只要能夠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即可。教師在摸清高考改革方向后將這些理論灌輸給學生,才能緩解他們焦慮心理,進而不會對數學教學產生影響。
二、
改善高考數學文理科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后,數學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首先要做到注重數學文化教學。高考改革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因此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設定教學情境吸引他們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讓其感受到豐富的數學內涵和體驗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課堂。其次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基礎教學,高考數學對于高中生能力考查要求不高,旨在培養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數據分析等能力,只要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這些能力就會應運而生。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還能使其養成科學解題的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空間向量”一節時,教師先采用情境教學法,列舉生活例子:“五一期間,一名同學從家到市中心的旋轉餐廳用餐,旋轉餐廳在大廈樓頂,具體位置變化如幻燈片所示,問這名同學實際位移是什么,用數學概念如何表示”,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為后續空間向量加法運算做鋪墊。隨后,教師采用對比法將平面向量和空間向量進行比較,使其明白空間向量的含義。學生在教師形式多樣教學中不知不覺將向量知識擴展到了空間,既完善了其知識結構,又提高了教學效果。這一節內容是將自己定義為“文科生”之前沒有涉及的知識,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方式講解,他們一定不會再感覺到困難。
三、
消除高考數學文理科觀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高考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了高考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六個方面。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后,六大核心素養對于每位學生要求一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首先要更新觀念,抓住數學本質,整體把握課程,培養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例如:高考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在求解橢圓方程時,已知x2/a2+y2/b2=1,其中,a大于b,且a、b均大于0,已知點Q1坐標為(1,1),Q2坐標為(0,1),Q3坐標為(-1,3),Q4坐標為(1,3),并且這其中有三個點在橢圓上,求a和b的值”,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橢圓對稱性質,他們便能直接判斷出點Q3和Q4一定在橢圓上。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干“Q4橫坐標為1”,得出“橢圓一定過Q2、Q3、Q4,不會過Q1”,在判斷這三個點在橢圓上這個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直觀想象和邏輯推理核心素養;通過代入計算最終求得橢圓方程培養了其數學運算核心素養。
在素質教育時代,隨著新高考改革,高中數學教學迎來了新機遇和挑戰。作為新高考中考查范圍大、角度廣、對思維能力要求高的科目,數學毫無疑問成為新高考中極具有區分度的一個學科。很多學生對高考數學又愛又怕,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他們心理特征,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使他們能夠不懼挑戰,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宏偉.術業有專攻,文理各不同——淺談高中文理科數學教學的差異[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36.
[2]蔣麗艷,劉杰.淺論情境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2):84-85.
作者簡介:
朱國輝,湖南省醴陵市,湖南省醴陵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