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重要的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和身體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對于學生在校期間身心健康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體育教學還能調劑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兼顧身體的發育和成長,兼顧心態的調整。體育教學,不僅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維護的單獨教學,更是促進學生各科學習的輔助學科,因此體育課要達到其預期的效果,就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策略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提升
體育在傳統的觀念里,就是學校用來安排給學生強身健體的課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增強學生體質,因此長期以來學生的體育學習都是比較單調的項目,體育教學也缺乏激情和動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信息化的逐漸深入,傳統型的鉆研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多樣化的要求,并且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團隊意識和身體素質各方面都在下降,急需受到系統的科學的教育和引導,恰當的體育鍛煉能養成學生開朗的性格和積極向上的品質,在塑造學生的多方面特性上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后,體育教學核心素養也被提出,體育教學的綜合水平有待提升。
一、 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都處在一個十分不穩定的狀態,學生的性格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發生變化,學生的心態也容易受到某件事的沖擊,因此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兩點,它能引導學生順利度過高中時期,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精神狀態。
在學生的身體健康上,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體處于發育和成長時期,是學生身體打基礎的階段,由于學生學習任務繁重,很少有時間參加課外鍛煉,體育課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活動課,其作用是非常大的,要發揮最大的作用,培養學生鍛煉的興趣,養成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其次體育鍛煉能促進學生集體的交流和合作,這對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態有很大的幫助,因此體育教學還要注重學生的交互性和集體意識的培養;最后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心理比較敏感,體育鍛煉積極向上的勁頭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二、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
高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提高意識,并達成一致,形成健康的氛圍。并依照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將體育的核心素養充分融入教學的過程中。
(一) 開展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積極性
要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上體育教學的過程,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揮積極性,教師的教學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開展游戲教學,適應了學生的階段性特點,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對于處于青春期,活潑好動的高中生來說是對準了胃口。
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開展游戲教學,不僅適應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也適應了體育鍛煉的屬性,無論是各種球類運動還是跑步類的運動,還是游泳等,都具有一定的競技性,都可以作為游戲來進行組織教學,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與另一個或者幾個小組進行比拼,能化解掉體育運動的酷造型,增加其趣味性,對于學生來說,積極性就提高了不少。
(二) 進行體育科普,增加體育教學的實用性
很多時候,人對于對自己有幫助的事物會更加感興趣,學生作為人的一部分,也會對實用性的體育鍛煉感興趣,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灌輸這些思想,進行經常性的體育知識科普,讓學生出于各種目的,對體育鍛煉充滿向往。體育鍛煉是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它能調節身體,補齊身體短板,塑造學生性格,改善人體循環,還能對身材塑造,皮膚改善等起很好的作用,學生作為正處于成長階段的人,不僅關注自身的發展,還關注家人及周邊的人的發展,尤其是在當下健康產業備受重視的階段,這些問題都不用教師做過多強調。
(三)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觀點
體育課的組織形式雖然與其他學科不同,但是其理念是相同的,那就是在新的時期,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主要在于學生對于體育課組織形式的理解和意見的提出,并在體育鍛煉中能發現問題,提出觀點并開動腦筋,找到問題所在。
教師要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就要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并開展探究式的體育教學模式,通過討論來確定體育教學方式,并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主決定各個環節,教師作為組織者,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評價,為學生指出正確的方向,這樣學生就會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加到體育的學習中。
(四) 組織學生參加學校間和地區性的聯系賽,激發學生科學的體育意識
參加階段性的體育競賽,能讓學生作為一個集體相互團結,并在比賽中通過討論和認真思考,發現自身的問題,找到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隨著比拼的開始,集體會高度團結,并且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集體性不僅能得到培養,每個學生也會在集體的鼓勵下不斷前進,在身心發展的多方面都會得到提升。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想的引導,秉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比賽中獲得真諦。
參考文獻:
[1]仲宇,徐波鋒,王利娥.體育課堂教學技能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4):126-130.
[2]張瑞吉.中職體育有效教學的理念及其策略[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5):62-65.
[3]鄧國良.新課程視域下的體育有效教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111-113.
[4]湯利軍,苗志剛,潘紹偉.淺論“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J].安徽體育科技,2003(3).
[5]張建彬,趙學峰.對體育教學評價的再認識[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2).
作者簡介:
麻志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