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地理課程主要是圍繞各個區域的自然環境,引導學生運用地理學科思維,思考地理環境和人文地貌之間的關系,倡導科學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模式。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走進了初中地理課堂,它可以充分發揮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合作,共同研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
關鍵詞:初中地理;小組合作;課堂教學;運用策略
我們可以把小組合作學習看做是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地理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地理知識認知水平、本階段地理教學任務,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分工協作,互幫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打破傳統初中地理課堂學生“單打獨斗”和“各自為政”的局面,創設新型的“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局面,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筆者作為一線初中地理教師,深入剖析了如何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 建立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
隨著中考對地理學科的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成為風靡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為了保障小組合作學習在地理課堂的順利開展,教師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機制。第一,教師要堅持“優勢互補”的分組原則,實現組內成員的優化分配,小組人數以4-6人最佳,讓不同成績段、不同性格、不同基礎的學生交叉分配,讓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互相配合,成績好的幫助學困生,形成組內良好的競爭機制,激勵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熱情。第二,小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隨時調整小組成員,營造小組內良性競爭氣氛和新鮮感,提升小組合作效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制定小組職責分配,小組推選小組長負責小組紀律,基礎好一點的學生負責制定小組探究計劃,中低層次的學生負責執行計劃,組長要做好小組成員的調度,提升小組合作的效率。
二、 精心設計小組討論環節,增進小組互動與合作
小組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途徑,更是提升初中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討論環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讓不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萌芽,引導學生在互動討論中交流地理學科的學習經驗,實現新舊知識、跨學科的交流,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海陸變遷》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小組討論內容,引導學生跳出思維定式,設計趣味的討論主題,讓小組長負責討論的主題,讓學生有序開展討論,教師設計的討論主題為“如何驗證大陸漂移說”“板塊運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海陸變遷的成因和過程”,小組長分配了組員的職責,組長負責難度較高的大陸漂移說的資料搜集,中層次學生負責海陸變遷資料的搜集,基礎差的學生負責搜集板塊運動資料。資料搜集完成以后,小組長組織集體討論,針對每一個組員的發言進行完善,增進小組互動合作,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有的小組在討論時還靈活利用手邊的物品,模擬板塊運動的過程,學生利用書本,向上擠壓書籍模擬板塊的隆起,這樣形成的就是山脈,用撕扯紙條模擬板塊分裂;運用地球儀講述海陸變遷,解釋火山的形成、地震的形成,小組討論結合實驗模擬,增添了小組討論的活躍性,增加了小組討論的科學性。
三、 豐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新穎,就在于它是開放性、創新性的學習模式,教師豐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釋放地理課堂的活力,構建高效初中地理課堂。例如,教師在講解《天氣和氣候》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天氣播報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可以讓每一個小組負責幾個省份的天氣預報播報,小組合作編寫天氣預報的發言稿,小組成員有的負責搜集央視天氣預報的標準發言稿;有的成員負責搜集本小組負責省份的天氣狀況和氣候條件;有的成員負責天氣預報的播報,這個活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天氣和氣候的關系,還能幫學生復習我國各個省份的名稱,教師還引導學生把各個省份的天氣和氣候進行了歸納。教師在講解《中國行政區劃》這一課時,可以組織“中國版圖拼圖大賽”,教師準備中國地圖,小組合作共同完成拼圖,看哪一個小組拼得最快。拼圖游戲可以幫助學生熟記每一個省份的版圖形狀,把每一個省份和簡稱一一對應,教師豐富地理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 完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制度,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教師要及時對小組合作進行評價,教師要把握好評價用語的尺度,秉持“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評價原則,教師首先要針對小組內各個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針對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度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客觀全面,要基于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觀察。教師要對表現積極的學生進行表揚,對配合默契的小組進行表揚,對組織能力好、認真負責的組長進行表揚,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表現,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收獲地理學習的快樂,教師要給予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學生獎勵,通過賞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其次教師還要對小組之間的表現進行對比評價,指出每一個小組合作的長處與短處,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互相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盡情釋放小組合作學習的魅力,讓學生愛上地理課,愛上合作學習。例如,在學習《中國的交通運輸》這一課時,教師發現第一小組的表現最好,四種交通運輸方式掌握牢固,大部分成員能夠背誦出四大交通運輸方式特點,教師對第一小組進行了表揚,讓小組長分享了本小組的學習竅門,地理學習離不開找規律、記要點、繪圖法,小組合作效率得到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掌握也更加牢固。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具有廣闊的前景,地理教師要引導學生齊心協力,運用集體的智慧處理地理問題,開展師生之間的合作、開展同學之間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高水平層次的學生找到發揮自己特長的舞臺,讓中低層次的學生收獲地理學習的樂趣和自信,教師要立足于小組合作學習,讓初中地理課堂釋放活力與魅力。
參考文獻:
[1]李仁亮.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教師教育園地,2016(5).
作者簡介:
朱樹龍,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求知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