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關鍵詞】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預習;古詩文;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067—01
預習是一種被證明了的有效學習的方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預習習慣的學生是占少數的,多數學生都是在上課的一剎那才知道今天學習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養成預習習慣,然后給學生制訂科學的預習方法,這樣才能有好的課堂效果。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預習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并教會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從而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應用自己的預習成果。
一、培養小學生的古詩文預習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鑒于以上要求,筆者認為,“古詩文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可以采用自主學習探究的“五步教學法”,即構建“課前預習,查詢資料——激趣導入,揭示課題——初讀詩詞,質疑討論——反復吟誦,悟意明理——拓展延伸,鞏固提高”的小學中高年級古詩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提高古詩文教學質量。要徹底打破以往“教師講解,學生識記,最后背誦”的傳統教學方法,創立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重視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中深切體會古詩文的意境美、語言美、音韻美和形象美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法。由于古詩文寫作時代久遠,寫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有的還有典故,與今日學生的視域和生活經驗落差大,加上古詩文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利用工具書,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讓學生利用現有的圖書資料或到網上查找作者相關寫作背景。學生有了預習意識,就可以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文打下基礎。
二、采用科學方法,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當學生有了預習的意識,養成了預習的習慣后,教師就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提升學生預習的效果,進而避免學生在大量的預習后,還無法取得良好的預習成果。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段落劃分預習法,將古詩文中的內容劃分出序號,就會對古詩文有直接的印象,同時也能夠充分掌握古詩文的脈絡,還能使學生對相應的詩文大意進行歸納,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生僻的字或詞,學生可以按照其難度標注出自己理解的符號,如此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聽教師的講解。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對于字和詞的掌握量已經很多,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提升對多義詞和通假字的重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也可以大聲朗讀古詩文的方式提升預習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將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能夠發現新的問題,同時對于教學難點有新感悟。長此以往,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三、通過標記強化理解,提高預習有效性
預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強化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說“看第三句詩詞”,學生就不用一句一句地去數,而是直接通過預習階段所做的標記就可以找到。學生還可以通過在預習中標注出的不能理解的內容與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對比,從而發現教師講解的難點,并加強自身的記憶和理解,同時還能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高預習成果
每一篇古詩文幾乎都有一段濃縮的歷史、一個濃縮的生活場景。如何在誦讀、理解古詩文的基礎上還原歷史、還原生活場景,讓學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詩詞的美呢?教師在教學古詩文時應抓住時機適當延伸,拓展學生誦讀面,擴大知識儲存量。如,學完高適的《別董大》,問問自己是否還知道其他送別的古詩?學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問問自己還知道杜甫其他的詩作嗎?與杜甫同時代的詩人還有哪些?以便進行拓展閱讀,打開課外閱讀的新視窗。當學生有了一定數量的積累后,學生的品味也在一步步提高,最終使學生熱愛古詩文,熱愛祖國的優秀文化。也只有這樣,才能鞏固預習成果,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得到全面培養和提高。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