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蔚縣剪紙源于民間,經歷了初期、成熟期和創新期三個階段,在這期間深受民間各類藝術流派以及蔚縣地區的地方文化習俗的影響,形成了河北蔚縣剪紙獨特的藝術語言及風格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蔚縣剪紙以自身的力量和蔚縣剪紙藝人對于剪紙藝術的熱愛不斷進行革新,使得傳統的蔚縣剪紙得以傳承和發展,經久不衰。
關鍵詞:蔚縣剪紙;民俗文化;審美心理;傳承
一、藝術流派對蔚縣剪紙的影響
蔚縣位于河北省、山西省與內蒙古三省的交界處,蔚縣也是當時邊塞與內地中原的商業貿易的重要通道,明清時期商業繁榮,各類商幫為沿途帶來商業機遇,使得這一地區經濟貿易頻繁,蔚縣人民的財富也得以積累。與此同時,該地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人們仍舊以農牧為主,形成了獨特的區域特點和生活習俗。因此,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習俗與方式、豐厚的財富積累以及不同趨于文化的交流都為蔚縣剪紙的藝術語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蔚縣剪紙在初期階段的造型都較為生硬,直到王老賞的出現,使得蔚縣剪紙早期生硬的造型表現得以改變。王老賞在初期的創作基礎上,對蔚縣剪紙的戲劇人物、花樣進行了革新,首先一改蔚縣剪紙初期笨拙的刀法,而是將刀法簡化凝練,并且協調整個畫面的構圖,使得人物及動物形象生動優美,并各具特性,整個畫面傳達的場景活潑、生動,不拘泥于原本的造型。在色彩方面,王老賞專注于色彩之間的融合和變化,使得從前單調的顏色逐漸呈現多色的表現,這主要得益于對色彩的調和以及點染的手法,使得色彩變化過渡自然,形象也得以生動鮮明。因此,王老賞對于蔚縣剪紙的改革推動了蔚縣剪紙的成熟,也將蔚縣剪紙推向了發展巔峰。
蔚縣剪紙的內容原型主要來自戲曲中的劇情和場景,這一事實也可說明戲曲不僅對于蔚縣剪紙影響較大,對于蔚縣地區的人民的娛樂生活也影響頗深,蔚縣現存的戲樓較多,其建造精細,種類多樣,由此可見戲曲對于蔚縣地區的人民來說是重要的娛樂活動,并且這一生活習慣以藝術的表現形式反映于剪紙中,也體現了蔚縣地區人民的智慧。
二、蔚縣剪紙的藝術語言
蔚縣剪紙在構圖中運用了國畫中獨特的散點透視,它以“全視角”的方法對于剪紙的內容進行敘述,這一方法主要包括多角度透視、環周透視等。在這一基礎上,畫面的穩定飽滿程度與豐富的效果均成了蔚縣剪紙所考慮的內容。為使得畫面豐富,蔚縣剪紙在內容方面增加了許多劇情之外的裝飾,而對于人物刻畫來說多以飄動夸張的身姿增加其視覺上的效果。蔚縣剪紙也深受國畫的熏陶,追求氣韻生動,對物的刻畫要求神似不求形似,使得剪紙畫面具有生動的形象。
在用色方面,對于刻畫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借以點染的方法憑借手藝人的自身感覺去創作,并且用來著色的色彩具有蔚縣民間藝術的審美,色彩對比具有節奏感,冷色暖色的選取上更偏向于喜慶、吉祥的暖色調,相比之下既和諧又統一。
蔚縣剪紙在工具和技法方面,選取了刻刀與雕刻的技法,而不同于其他剪紙使用剪刀這類的工具。由剪刀改為刻刀,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手藝人可以通過一次雕刻剪紙的數量便能達到幾十張。同時,剪紙藝人的刀工使得剪紙的細節都被完整刻畫出來,例如動物的毛發、花朵的花蕊這類復雜的細節部分。
三、蔚縣剪紙的傳承與保護
蔚縣剪紙在封建社會時期,是蔚縣人民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創造性作品,并逐漸發展為民間藝術中頗為特別的剪紙流派。現如今,蔚縣剪紙已經走出了區域的限制,成了地方文化的代表藝術。蔚縣剪紙也先后在各個地區巡回展覽,并在國外許多國家中展出,得到了國際中額高度贊賞。除此之外,蔚縣剪紙的藝術價值也引起許多學者們的關注與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蔚縣剪紙不單單拘泥于藝術品這一標簽,在蔚縣剪紙已經成為這一地區的龍頭產業,其生產線與品牌管理已非常完善,有專門的出口公司和生產剪紙的工廠,并逐漸將其推廣使之成為區域的代表性產品。在剪紙的形式方面逐漸推陳出新,掛像、日歷、賀卡等等一系列衍生品也在國內外熱銷。因此蔚縣剪紙得以完整傳承,并且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這也是民俗文化藝術傳承的典型范例。蔚縣剪紙能在眾多流派中脫穎而出并且發展壯大,這是先人與后人共同智慧和心血的結晶,蔚縣剪紙的傳承者也呈現出新的審美內容,在考慮藝術表現形式的純粹性時,也注重于藝術精神的傳承。
參考文獻:
[1]馮驥才.中國剪紙·蔚縣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平.中國民間美術通論[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7.
[3]高佃亮.蔚縣剪紙的創新與發展[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
[4]唐穩.中國蔚縣剪紙藝術[M].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王竹婷,華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