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上產生了很多學派。其中有兩門學派很具有代表性,其一是縱橫家,另一個是兵家。縱橫家的鼻祖是鬼谷子,他的縱橫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兩個學生更是非常有名氣,孫臏和龐涓。老師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學生卻成了兵家的代表人物。常言道:什么樣的老師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這句話在這里反而不靈驗了。那么這兩種思想有什么聯系呢?本文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下《鬼谷子》與《孫子兵法》的異同,探究一下二者之間的聯系。
關鍵詞:鬼谷子;孫子兵法;傳統文化
一、關于反應之異同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勝”這句話是《孫子兵法》中對待敵人的謀略。大體意思是先將自己處于弱勢地位,而后等待敵人處于戰勝者地位的時候。“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這句話說的是鬼谷子中對待他人的謀略。大體意思是想要講話,反而先沉默;想要敞開,反而先收斂;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獲取,反而先給予。這種謀略思想在現實各種斗爭中可有多種運用。比如,戰國時,張儀破壞了齊楚之盟,又獲得了楚國的城池,就是運用了這種謀略,虛言與之,然后取之。對于運用范圍而言,后者比前者廣泛。可是孫子兵法與鬼谷子里同樣出現了關于反應的問題。要想解決生活問題,我們得有捭闔有度的思維,會理解陰陽之變化,能夠在敵人勢低的時候安靜地等待,在自己勢高的時候果斷出擊。
如果用市場營銷的角度上看,一個公司要想做大就必須從王牌產品,管理團隊,供貨渠道等方面著手,做好基礎之后,經過量變,逐漸做大做強。了解市場,觀察市場,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在一個廣闊的空間去思考問題,不可忽略每個企業與市場之間的深層次聯系。而做大做強并非閉門造局,而是要采用反應思維,把市場當成自己的對手,也就是要根據市場而制定策略。所以孫子兵法與鬼谷子是相同的,沒有孰強孰弱。鬼谷子之所以與孫子兵法齊名,被稱為文兵法,是因為孫子兵法是從宏觀戰略出發,而鬼谷子則是從微觀戰術出發,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作為縱橫家的鬼谷子的弟子孫臏和龐涓卻是兵家的原因。
二、關于抵巇之異同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不經過攻占的辦法,硬戰的辦法,硬打的辦法,而使敵兵屈服。善于用兵的將帥使敵人的兵卒屈服,用的不是硬戰的辦法。不費一兵一卒就是敵人屈服的辦法就是等待對方出現窟窿的時候,讓敵人自我瓦解。《鬼谷子》的第四章專門介紹了該類問題,其深度遠遠超過《孫子兵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這句話說的是利用對方的弱點,不斷地推升自己。當對方有小的裂痕出現的時候,安靜地等待就可以了。因為小的裂痕會逐漸擴大,最終變得不可收拾。有人會問,我怎么能察覺到對方的裂痕呢?回答也是很簡單的,當裂痕要出現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征兆。我們需要察覺生活中的細微變化,但裂痕征兆出現的時候,能夠及時察覺。要想打敗對手,關鍵在利用對方的弱點。誰利用的好,誰就能省一些力氣,誰就最容易取得成功。
團購是現在非常火熱的購物方式,所以自然就產生了很多的網賺項目,如基于連接的團購平臺,來做分享裂變,各類群和朋友圈里鋪天蓋地的轉發都是這種。第二秒殺,比如說淘寶上面就有很多代人秒殺的服務,下單后就有人幫著搶購各種平臺的活動產品。以及還有基于秒殺衍生的賣軟件業務,黃牛業務,搶票業務等等,說白了,秒殺就是利用人性的貪婪想要比別人搶先一步,先得到別人沒有得到東西就對了。第三,抽獎,如高檔手表,高端大氣上檔次,批發價十元,然后做一些抽獎環節,故意讓很多人抽獎抽到這個所謂原萬元的手表,然后立刻再要求對方到付郵費50元就可以了,很多中獎的人不明白這是個套路,還傻乎乎的高興中獎了,但不知道人家付了郵費還有得賺呢!這些都是商家充分利用人們的貪婪心理而賺錢的方法。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和鬼谷子的抵巇術都是在利用人們的弱點,許多商家利用它們的相同點取得了成功。而它們的不同點在于二者的角度不一樣,鬼谷子在為人處世和社會斗爭中的效果顯著,而孫子兵法是以軍事勝利為目標。
三、總結
孫子兵法與鬼谷子都是中國古代的曠世奇書,一本側重于社會斗爭,一本側重于戰爭。一個站在宏觀角度,一個站在微觀角度。通軍事的未必懂政治謀略,而懂政治謀略的卻一定通軍事,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兵法家孫臏會是鬼谷子的弟子,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張良,諸葛亮文可治國,武可治軍了。一個范圍更廣,一個范圍相對狹窄。可他們的謀慮和思維總有相似之處,比如辯證的思維方式,高度的思考視野。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影響,許多人改變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生活方式,出現了一些模仿西方的極端怪異現象。我們應該仔細研讀這兩本書,理解它們的異同,學習它們的思維方式,并應用到生活當中,不斷地提升自己,在文化入侵中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參考文獻:
[1]敬卓.讀懂鬼谷子大智慧[M].研究出版社,2013.
[2]張誠篤.《孫子兵法》大智慧[M].五洲傳播出版社,2008.
[3]蘭彥嶺.鬼谷子縱橫智慧[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4]孫武.孫子兵法[M].劉智,譯注.吉林美術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孟靖奇(2000.4-),男,河北唐山人,大學本科,上海海事大學,從事物流管理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