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濰坊風箏作為中國傳統民俗藝術,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飽含中國傳統精神,擁有許多人童年的回憶。我們應該明白濰坊風箏的價值,深入透徹了解風箏的文化,讓風箏藝術大放異彩。在現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主要從濰坊風箏的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商業價值和教育意義對濰坊風箏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濰坊風箏;歷史變遷;美術教育
一、濰坊風箏的歷史價值
濰坊風箏從誕生到現在,歷經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和民國時期,進入抗日戰爭時期由于經濟原因 ,濰坊風箏的發展出現了停滯,制作風箏這門手藝因為貧窮幾乎失傳,這一時期是濰坊風箏發展的空白時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政府對濰坊風箏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有力的扶持,才逐漸將濰坊風箏技藝恢復,使得這一快要絕跡的風箏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里,才有了現在風箏行業百舸 爭流的局面。風箏產業的恢復與發展為當地的文化生活增加了色彩。濰坊風箏從當地到山東再到全世界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濰坊風箏漸漸知名,濰坊風箏是我國第一批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手工藝的杰出代表。現在世界上七成左右的風箏源自濰坊,國際風箏聯合會總部設在濰坊。濰坊還有著“風箏之都”的美譽。并且濰坊風箏代表著優秀中國傳統手工藝進入了世界文化保護的行列。
二、濰坊風箏的人文價值
濰坊風箏在生產技術和藝術表現上經歷了長期的演變和發展,并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深刻的人文價值。它的人文價值是將其功能與形式結合起來,濰坊風箏的造型非常有特點,最著名的龍頭蜈蚣風箏是其藝術特點的一個頂峰。濰坊風箏主體上的裝飾紋樣豐富多彩,顏色也各不相同。有以動物為主題的,有以神話為主題的等等。它的繪畫藝術設計和色彩構成在開發過程中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不同于山水畫,也不同于其他領域的風箏。其中與其他地區的風箏區別最大的就是濰坊風箏的色彩搭配是比較大膽的,具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濰坊風箏精湛的生產工藝和獨特美觀的造型使其成為代表中國民族特色和民族技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風箏造型非常奇特多變。主要是用于收藏與饋贈,有些風箏制作得非常精致,還能用在室內做裝飾。這些造型與結構的調整是為了適應現代市場的需要,同時還保留著地方特點、時代特點。濰坊風箏不僅是民間手工藝品。同時還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禮品和裝飾品走入尋常的百姓家庭中,同時將濰坊風箏文化帶到千家萬戶。
三、濰坊風箏的商業價值
借助濰坊國際風箏節的宣傳與影響,濰坊風箏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了解,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為了欣賞或參與風箏運動來到濰坊。使得濰坊風箏的銷售量每年都在增加,與此同時,濰坊風箏的形制也漸漸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風箏這一民間手工藝品帶動了濰坊的經濟,它不僅蘊含著藝術價值,又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濰坊已經成功地打造了“國際風箏之都”的文化品牌,通過濰坊國際風箏會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其產業發展不僅是一項經濟事業,也是一項文化事業。風箏產業積極推動了濰坊的文化產業和濰坊的當地旅游業、服務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通過擴大風箏的產業鏈,創建了相關的風箏文化品牌。因此,立足于傳統民間藝術的特點,拓展和延伸傳統民間藝術產業鏈,是民間藝術發展的良好前景。
四、濰坊風箏的教育意義
此外,我們發現濰坊風箏本身還具有很大的發掘空間,濰坊風箏對于現代教育也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表現在它的顏色設計與藝術造型設計上。其次體現在其如何選用輕巧的材料來完美的利用風力使其飛上藍天。風箏本身充滿了現代科學的奧秘。它體現了濰坊工匠的才智。濰坊風箏對我國美術教育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美術教育的實質是繪畫,制作風箏的手藝人通常在繪畫方面的造詣比較高。濰坊風箏不僅繼承了楊的版畫繪畫風格,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可以為我國的美術教育提供良好的教材和教育理念。其次,色彩的把握在美術教育中也極為重要。濰坊風箏在色彩的運用搭配上大膽但不失協調,學生在給風箏上色時能夠學習到更多的色彩搭配的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風箏的內部結構制作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手工技能。在美術教育中,鍛煉手的靈活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制作風箏的過程對手的柔韌性有更高的要求,這對訓練手的力量非常重要。在制作濰坊風箏中,學生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繪畫技巧,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創造力。最后,通過濰坊風箏在現代美術課堂上的學習運用,使得學生可以了解和接觸到真實的風箏,將濰坊風箏的歷史傳承和傳統的制作方法告知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傳承濰坊風箏的文化,也是一種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過程。所以這種將傳統風箏帶入美術課堂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是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很重要的途徑。
參考文獻:
[1]趙昕.濰坊風箏的視覺形式要素研究[D].齊魯工業大學,2015.
[2]朱黎音.濰坊風箏視覺造型與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7.
[3]劉家琪,王倩,張興盛,張琛,馬蓉.濰坊風箏文化的社會價值與傳承研究[J].商訊,2019(4):1.
作者簡介:杜晨,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