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凱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我國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開始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這使得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隨著我國群眾對中華文化的不斷學習,這使得我國逐漸開始出現文化自信。群眾文化音樂是提高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中陶冶群眾的性情。
關鍵詞:文化自信;群眾文化;審美
音樂審美是以音樂作為藝術的承載方式,對于音樂本身所包含的價值態度、情感思想進行客觀評價的方式。音樂審美是基于我們自身的感受,對于群眾的精神生活改變有著很大的幫助。音樂審美主要是通過藝術表演的方式,能夠引導人們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在不斷地提升自身思想感知的前提下,能夠使得群眾對美好的事物不斷的追求,切實滿足群眾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能夠使得群眾在音樂審美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當前文化自信背景下,不同的民族文化有著不同的音樂審美,不同的時代背景,也會使得人們的審美觀念有著較大的差別。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升群眾音樂審美的重要性
由于音樂是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音樂審美是群眾在對音樂進行欣賞過程中進行審美享受的重要方式。由于音樂的創作會包含作者很多的情感與精神,也是作者的情感訴求展示的方式。所以音樂審美能夠滿足群眾的日常情感需求,也能夠豐富群眾的情感感受。如果音樂審美者和音樂創作者有著相似的生活以及經歷,將會使得音樂聽眾的情感共鳴,能夠使得音樂聽眾的情感得到滿足。由于人們在經歷一天的工作以后,往往需要通過某種方式排解生理和心理的壓力。如果人們能夠掌握音樂文化的審美技巧,將會使得群眾的文化活動快速地開展,也能夠使得群眾的精神生活得到滿足,確保群眾能夠從音樂中享受樂趣。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群眾文化音樂審美及價值分析
(一)將音樂審美融入群眾文化中
群眾文化中會經常演奏歌曲,將音樂審美融入群眾文化中,能夠使得群眾文化推動因音樂的快速普及,音樂能夠使得群眾文化的受眾更多,相互促進。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群眾文化活動與音樂的有機結合工作,幫助群眾在進行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審美,不斷地提升群眾的審美能力和標準,切實滿足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這對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幫助。首先,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開展舞蹈、表演等活動,通過在這些活動中播放音樂,使得群眾文化與音樂審美能夠有機的結合,其次,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地提升自我的音樂審美,這是由于相關群眾文化組織工作人員不單單需要有著較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還需要有著較好的藝術修養,確保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在群眾文化中指導群眾的音樂審美能力不斷地提高。
(二)提升群眾文化音樂審美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
由于音樂表演是群眾文化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通過選擇符合群眾審美水平的歌曲,能夠發揮音樂的文化價值,不斷地提高群眾的音樂審美能力。相關工作人員在選擇歌曲的時候,應當優先選擇情感豐富和藝術感滿滿的歌曲,例如選擇《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歌曲通過凄慘的故事情節講述了愛情的美好,受到了我國群眾的喜愛,能夠對群眾產生很大的吸引。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群眾文化的時候,可以選擇電影的主題曲進行播放,這能夠使得群眾通過熟悉的音樂感受到愛情的美好,對惡勢力的抨擊,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相關工作人員通過音樂聯想到電影內容,能夠使得群眾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優秀電影的理解和感知,這有利于群眾的內心情感得以釋放,也能夠使得群眾加深對藝術的理解,不斷地提高群眾的音樂審美能力。工作人員在選擇歌曲的時候,應當是在確保音樂有著較好的審美價值的前提下,選擇符合群眾生活的歌曲,切實對群眾能夠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工作人員在組織群眾文化的時候,應當避免選擇諱莫如深或者是音樂難度較大的音樂播放,這將會導致群眾難以理解相關音樂的樂理知識,也不會使得群眾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應當是選擇符合群眾的審美能力的歌曲,循序漸進,不斷地提高所選擇音樂的難度。
(三)通過音樂審美不斷地提高群眾音樂素養
音樂審美往往需要結合音樂、舞蹈動作共同進行,這能夠很好地引發群眾的情感共鳴,使得群眾的心理也能夠產生放松。群眾文化將音樂審美能夠作為一種內心活動,但是這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方式。音樂審美通過音樂表演作為基礎,能夠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向群眾宣導音樂文化,這對提高群眾的音樂審美能力有著很大的促進意義。但是這種方式往往也對群眾的文化和音樂素養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群眾在音樂活動中能夠了解音樂的文化內容,這對群眾自身的音樂節奏和音樂樂律有著一定的要求,能夠針對某一首具體的音樂作品,把握音樂作品內在的文化和旋律。所以這需要加強對群眾對音樂的表現形式以及音樂的表達技巧培訓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地對群眾開展音樂的表現形式以及音樂的表達技巧培訓,切實提高群眾的音樂知識。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在對群眾開展群眾文化的時候,應當不斷地開展關于音樂和音樂表演的相關活動,切實使得群眾能夠加深對音樂的理解,不斷地提高群眾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進而提高群眾的音樂素養。
(四)通過多種提升音樂審美的方式進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
想要深刻的理解文化藝術的藝術魅力,需要理解文化藝術的人有著較好的藝術修養,這需要相關人員首先有著一定的藝術細胞,然后在后天不斷地進行學習,然后才能夠有著較好的音樂審美能力。提升群眾的音樂審美能力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這是由于群眾本身的音樂審美能力相對較差,這需要群眾通過大量的藝術活動不斷地進行學習。由于音樂本身是以藝術活動作為載體的,群眾通過觀看藝術行為的時候,同時對音樂進行欣賞,從而引發群眾內心的情感碰撞,使得群眾的音樂審美能力不斷地提高。所以音樂審美不單單是進行藝術行為欣賞,還可以對音樂進行欣賞,這需要觀眾本身就有著較好的藝術背景,能夠掌握音樂藝術的相關知識,例如音樂的樂律以及音樂的表現形式等等。群眾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相關樂理知識,接觸大量的音樂,使得自身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不斷地提高,切實通過音樂知識學習和大量的音樂接觸,使得群眾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群眾也可以在閑暇的時間不斷地學習音樂知識,帶著疑問向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進行請教,這能夠使得群眾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講解,從而使得群眾文化音樂審美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五)通過音樂和舞蹈結合提高群眾文化水平
由于舞蹈有著很強的表演性質和藝術性質,不同地方的民族舞蹈也會有著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所以舞蹈往往會受到群眾的喜愛。當前我國群眾對于廣場舞表現出非常熱愛的態度,通過流行音樂作為伴奏,能夠使得群眾快速地參與到廣場舞的學習中。廣場舞能夠將有閑暇時間的群眾聚集在一起,使得群眾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也能夠推動群眾文化的快速發展,所以廣場舞的快速普及能夠快速在群眾中得以傳播,不局限于藝術形式,起到了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作用,這也是我國群眾對于舞蹈和音樂的審美在不斷提高的體現。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還體現在民間藝術和節假日的活動表演,這些都是以舞蹈作為表演的基礎,伴以音樂,對群眾進行藝術的熏陶。由于我國有著很多的民族,各個地區的民族有著較大的文化差異,各個地區有著很多的民族歌曲,所以通過舞蹈傳遞民族歌曲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能夠使得群眾文化的不斷快速發展。
三、結語
隨著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群眾對于音樂審美能力正在不斷地提高。我們需要將音樂審美和群眾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符合群眾審美的音樂,不斷地提升群眾的審美能力,還能夠滿足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由于審美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在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地對群眾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得群眾的文化素養得以不斷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余璇.音樂社會學視野中群眾廣場音樂活動個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2]胡夢穎.當代中國社區文化建設背景下的群眾舞蹈文化研究[D].重慶大學,2014.
[3]裴培.當代城市社區音樂文化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
[4]蔣培君.民族音樂在群眾文化建議中的應用探討[J].大眾文藝,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