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到舞蹈這種藝術表演形式,大家都耳熟能詳,甚至有人還會秀上一段。但說到民族舞蹈,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的居多,特別是在慶祝新春佳節的時候,那些全國各族人民都穿著特有的服裝,載歌載舞,一起慶祝新年的到來,說到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了主體民族漢族以外,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為少數民族;說到少數民族舞蹈,我們會想起蒙古族的燈舞、訓馬舞、查瑪舞;維吾爾族的盤子舞、手鼓舞、多郎舞、薩馬舞等。
關鍵詞:傳統文化;民族舞蹈;藝術傳承
還記得由宋祖英演唱,徐沛東作曲的歌曲“愛我中華”嗎?其中第一句是這么唱的:“56個星座,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舞蹈具有娛樂性、文化性、教育性等多個功能,民族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但可以讓其他人了解其少數民族的生活特點、興趣愛好還有生活習慣等等,還可以豐富我國舞蹈的教育內容,一舉兩得!我國已經把民族舞蹈列入中學藝術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的論文中去了。
一、民族舞蹈藝術傳承的重要性
民族舞蹈是多姿多彩的,是有生命力的,學習不同的舞蹈的表現形式來提高我國舞蹈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地位。舞蹈是需要傳承的,我國少數民族舞蹈是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傳統民族文化,它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國歷史以美的形式來傳承和發展的,蘊含著民族特有的思維、理念、情感、習俗、生活方式等等。這些民族舞蹈是我國浩瀚藝海中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是少數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明民族舞蹈對各民族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民族舞蹈藝術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舞蹈傳承者較少
在民族舞蹈幾千年的發展長河中,它都能表達出對舞蹈文化的傳承。隨著傳統文化一代一代的發展,進步,現在有些少數民族的年輕人不愿意再去傳承父輩們的舞蹈形式,有的認為父輩的舞蹈動作或形式過于老套,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還有的人認為學習民族舞蹈太困難,沒有發展,更對前途沒有幫助,所以拒絕學習傳統民族舞蹈。導致部分民族舞蹈正逐漸走向消亡。還有的地區由于少數民族人口少,傳承能力十分有限,所以也導致民族舞蹈出現沒有接班人的情況。
(二)國家缺少民族舞蹈保護政策
雖然有些地方一直在組織為我國少數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做出努力。但單憑個人或一個團隊的力量還是比較薄弱,無法為民族舞蹈文化做出傳承。這樣就會使少數民族文化面臨傳播主體的缺失,主體都缺失了,那民族舞蹈文化就會面臨舉步維艱的局面,不但讓其他民族看不到其精彩的舞蹈文化底蘊,也讓其本身舞蹈面臨消亡的狀態。國家缺少對民族舞蹈保護的政策,只有個人的努力是行不通的。
三、民族舞蹈藝術中問題解決的對策
(一)助力民族舞蹈傳承者
面對民族舞蹈傳承后繼無人的現象,我們要采取保護和傳播的手段!一方面鼓勵學生去學習民族舞的,另一方面要加強師資力量。對于學生,學校要耐心的和同學講解傳承民族舞蹈藝術的重要性,學習傳統民族舞蹈藝術不但可以傳播少數民族文化,還可以增強民族特色,特別是瀕臨消亡的少數民族舞蹈藝術傳承人,也為他們生活提供保障,還可以讓民族舞蹈在世界的舞臺上完美綻放其魅力!對于加強師資力量,教育局應該給學校派送優秀的、能力強的民族舞蹈老師,教授學生正規的民族舞蹈,教育學生要按部就班,穩扎穩打的磨礪自己的舞蹈表演技能,把我國少數民族舞蹈的純潔性和美觀性帶出國門,走向世界,讓世界各國人民感受到中國傳統民族舞蹈的文化氣息和底蘊!
(二)加強民族舞蹈保護政策
首先國家應該利用法律與生俱來的威嚴性,出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政策,來為少數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造良好的依法環境,對待如有破壞和不尊重民族舞蹈者,應按相應法律進行處罰,絕不姑息;其次還要通過優惠政策,為少數民族提供一些物質上的幫助,來改善舞蹈者的實際生活狀況:如,通過發放無償使用農具、發放生產資金、減免農業稅或者給有能力辦廠和發展大規模養殖戶,發放無息或低息貸款等措施,來徹底改善舞蹈者的家庭生活情況。這樣的保護政策,會讓民族舞蹈傳承者無后顧之憂的去跳舞,去向世界展示具有我們中國特色的舞蹈。
四、結束語
祖先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忽視,留下的各民族的舞蹈藝術更不能丟棄。中國民族舞蹈包涵了博大精深的內涵,包括了對知識、信仰,藝術、道德、風俗和習慣等等的高標準要求,需要中國舞者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完成好它,民族舞蹈藝術是一個民族的標志物,乃至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作為現代的舞者,在跳好民族舞的同時還要把它的文化內涵傳播給世界。
參考文獻:
[1]姚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現狀以及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8(1):189-190.
[2]姚成.芻議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傳承民族舞蹈藝術[J].北方音樂,2018,38(1):144+166.
[3]董麗娟.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和發展的思考研討[J].藝術評鑒,2019(14):69-70.
[4]張煊梅.基于文化融合的土家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J].智庫時代,2019(30):159-160.
作者簡介:胡佳(1983.10-),女,山西太原人,本科,三級演員,無錫市工人文化宮,研究方向為民族民間舞專業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