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師生們迎來一次不一樣的上課模式,以往的教師課堂陣地變為家中的線上,這就給教育改革帶來新的發展和新型多樣化的上課模式,作為高校藝術類教師也在這場線上教學中學習到很多,在以后的教學改革中這也是一種新的經驗,教與學的不斷發展變化引發新的教學模式,線上加線下的教學模式將成為未來教學的常態。
關鍵詞:線上;線下;藝術類;學情;教學改革
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教育環境也相應在改變,為了不耽誤學生的正常學習,將授課方式由原來的“在教室”變“在線上”,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的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創新,今年的線上教學模式給師生帶來一次考驗。
一、線上+線下的教學模
線上模式教學對于之前的我來說經驗僅僅有一點,那就是我們學校的擴招生,我院去年迎來了第一批高校擴招學生,擴招學生類型一般是由退伍軍人、農民等社會人員構成,國家開放的政策促使這部分學生能夠得到大學學習的機會,也給高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一定的考驗。也是有了一學期的擴招類授課經驗,使得今年的教學狀況還算適應。下面我就從擴招類以及我們藝術類在校生的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談一下我自己的總結:
高校一般面對的都是在校生的教育,對于高校擴招以來的擴招考生的教育是一種新形式的,采取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新型教育方式也是根據擴招類考生的特殊情況來制定的,為了更好地探索擴招生的培養模式,特對藝術系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擴招類考生做簡單的學情分析,學情與教學設計中的其他部分有著密切聯系,只有正確分析學情,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本校擴招類學生與藝術類在校生對比來分析
以往的授課對象是在校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一切教學活動是圍繞大學生這一主體的主動參與學習所進行的,只有當教師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進行學習前的各種情況分析,才能有效地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完成各項學習活動,那么在校學生的學情是否與擴招類有相同之處,是否可以借鑒?下面我們通過對比來分析一下:
(一)學生原有知識的分析。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基礎,這對老師備好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首先說說擴招類考生,對于他們的了解一般需要分好幾個階段,這和在校生的了解差不多,但又復雜了一些,為什么這樣說?在校生來校之初大概就兩種情況:有專業基礎和無專業基礎;擴招類也有這樣一個相似之處,有基礎和無基礎之分,擴招類考生我們可以分析他們的學情:入學前,考試的時候可以了解,一般各自專業的教師面試本專業學生,在面試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職業以及是否有無基礎做出簡單提問,做好第一階段學情基礎數據分析,以藝術系擴招類環藝學生來說,有基礎的同學占少數,無基礎學生占總數較多,而且很多已經有固定工作,來學習的同時主要是提升自己的學歷。而對于藝術專業來說,如果想要自身專業有所提高,必須做大量專業練習,通過一個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提高。相對于無基礎又有固定工作的同學來說,花費大量時間用于學習可能有壓力,和在校學生在時間上對比明顯,在校生在學習時間上充足,目標明確,專業目的也比較強。如何去平衡工作和非專業的學習是我們今后做擴招類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學生現有認知能力的分析。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這些能力狀況,弄清楚教材中(我校選用的是網絡平臺,注意課程是否對應)哪些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學達到教學目的,多給學生提供一些自學機會,對學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問題便可多費些工夫講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學習通模式的學習,我們能夠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學情,在這種持續的狀態中能夠把握變化,分析網絡線上學習階段就是對擴招類學生最好的學情分析,在這個階段里,主要通過網絡答疑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了解,對于藝術系第一學期網課開課學習情況統計得出,學生還是可以及時完成學習,能夠達到70%左右,擴招類學生中有個別因為年齡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正常通過網絡進行學習,這部分學生可以根據情況來制定特殊學習計劃,“因材施教”,未完成學習的同學也進行定期追蹤來找到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三、結語
以上幾點就是對我校藝術系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擴招類學生的線上線下學情分析,由于剛開設課程一個學期,經驗有待積累和提升,相信在以后的相互學習中會積累更多的學情數據,更好的應用于擴招類學生的教育和學習。本學年的在校生線上教學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以后的正常教學中線上和線下結合將成為一種教學常態,我們會一直在教學改革中做到為了所有學生。
參考文獻:
[1]張嘉威,李艷紅,王瑩.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以管理學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8):182.
作者簡介:李帥,山東曲阜遠東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