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全 張桂芳
摘要:圖形在原始社會便產生了。圖形在原始社會中主要是為了豐富和美化人的居住環境,同時圖形的產生也讓人的想象能力得到增強。從此圖形便與空間結合起來,成為空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中國古代的青銅器上的圖形還是西方建筑裝飾雕塑圖形都與權力相關。應用圖形的主要目的就是便于統治,為了傳遞出統治的神圣感。圖形與空間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又必須相互融合共通,圖形中有空間,空間中存在圖形。
關鍵詞:當代藝術;空間關系;思考
一、引言
宗白華指出,“物即是動,動即是物”。然而空間藝術所存在的問題是:靜止的、已經完成的空間作品,如何突破物質的局限性展現活潑生動或者靜穆深刻的精神動象?空間藝術如何展示時間性,將成為看起來矛盾但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藝術與空間的關系
(一)由藝術作品的物理空間延伸到心理空間
藝術家創作出來的藝術品,要通過欣賞者的審美再創造才能發揮它的美學價值。對藝術品空間的營造是人們審美需求的物化表現。在當代社會藝術品的創造不僅僅著眼于藝術品本身而更加注重整體氛圍的營造,同一件藝術作品擺放在不同的空間,會引發欣賞者不同的心理感受。這是由空間的特定屬性決定的空間是具有邏輯性和形態性的,特定的空間能使人感受到特定的知覺意義。對藝術品空間的營造并非僅僅滿足觀賞者的視覺審美需求池可以實現大眾的心理補償。
當代藝術是現代城市文化的產物,是表現城市文明和人類現代生活與理想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目的不僅僅是藝術作品的展示,目的是通過不斷影響人們的心理活動改變大眾對現代文明的認知。在城市大眾的私人空間是狹小的人們希望公共空間彌補私人空間的不足,爭奪更多的私人空間和自我實現的心理補償,并實現個人與社會精神的對話。
(二)由藝術作品的物理空間延伸到社會空間
藝術空間的營造除了滿足大眾的視覺審美需求和心理補償需求池是對民主觀念的呼吁。人是空間創造的主體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創造的空間都滲透著當時的社會意識、時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因素。當代藝術對社會空間的訴求,不僅僅是為藝術作品提供良好的整體氛圍還是對公眾權利的維護。當代藝術是民主化的必然產物池是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回顧藝術的發展歷程在當代,藝術不再是少數人的玩物,當代藝術已經被打上民主化的烙印,因此建立一個真正體現民主觀念的藝術運作機制是當代藝術的必然使命。藝術家要通過使用民主化的話語權,體現出平等交流和公共關懷的價值觀。藝術家必須努力在個人與公眾之間尋找平衡點通過藝術品的創造滿足大眾民主化的政治愿望維護公眾權利。
三、當代藝術的空間營造要點
(一)空間的時間性
時間有短暫的時間,有持久的時間。藝術不會追求曇花一現,它要求的是永恒的價值。空間藝術也是這樣。可是如何在一瞬間能夠體會到永恒呢?這就涉及空間藝術的主題問題。空間藝術盡管無法擺脫物質材料的束縛和有限性,但是它更高貴的部分就是在于精神的突圍,即從現實的必然王國到精神的自由王國的突圍。再以羅丹的“思考者”為例,如果仔細觀察這個雕塑,我們會發現,在思考者思考的時候,他的目光是專注的,但同時又無所著落。他所看的不是具體的某一樣東西,而是虛空。虛空在西方具有很深的含義,它是另一個世界的象征,不再受到現實必然王國貪嗔癡慢疑的干擾和誘惑,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是非善惡。這時候他真正調動和運用的是精神世界被打開的那扇門。他很惶惑,但是惶惑卻只是開始。因為惶惑,從而思索,因為思索,從此痛苦,因為痛苦,才開始了人的歷程。這個主題就將雕塑的空間意義引向了精神的無限歷程。它要捕捉的不是“現在”,而是“永遠”。在那個時間中,人類始終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人類始終能夠感受到光明、力量、希望和夢想。這或許就是藝術的永恒價值吧。
(二)時間的空間性
綿延、變動的時間里一切皆動,空間藝術的特點就在于能夠使得某一個瞬間成為一種永恒,所以瞬間的選擇就成為它所看重的方面。除卻“包孕性時刻”的選擇,另一個方面就是沉淀到藝術家心靈中那種深沉而靜穆的情感。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回歸到古希臘的雕塑中獲得靈感和啟發。溫克爾曼說過:“希臘杰作有一種普遍和主要的特點,這便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這是典型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融合。酒神精神就如同蔓延和沉淀在時間長河中那種復雜、深刻、痛苦乃至于瘋狂的情感,而日神精神則是升騰于永恒空間中那種靜謐的觀照和冷靜的沉思,兩者相反相成。希臘雕塑的特點就是融合了時間的波濤洶涌,同時也敞開了空間的澄明。最為明顯的就是古希臘雕塑的眼神,盡管他們姿態萬千,有女神的高貴、溫柔、圣潔,有男神的痛苦、堅定和執著,他們的肌肉線條這樣清晰、有力,但是當我們看到他們的眼神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眼神才是真正精神的凝聚:單純而又超越,靜穆而又安詳。他們仿佛體驗了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同時又超越了它們。前者逼真的肉身,是他們世俗的一面,但是后者靜穆的眼神,卻是其神性的一面。前者易朽,但是后者卻在時間中獲得了空間的永恒。這才是時間和空間的最好結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空間的表達關系復雜多樣,在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的闡述,但是在藝術范疇中,我們更應該關注它的發展,令其更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在設計中應用空間的組合搭配技巧,在空間搭配中找到設計的美感。一個設計師可以找不平衡空間,也可以找平衡空間,那些能讓人產生共鳴的設計才是最好的設計,并不是復雜的就是最好的,只有合適的空間才是最美的。
參考文獻:
[1]宗白華.美學散步(彩圖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JeffJohnson.認知與設計:理解UI設計準則[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
[3]余振華.術與道移動應用UI設計必修課[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4]唐納德·普雷齊奧西主編.易英,王春辰,彭筠等譯.藝術史的藝術:批評讀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