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動力,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的技能,正處在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因此對社會的進步是有著極大幫助的,所以說學生們要有文化自信。本文主要并結合高職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可以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高職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一、習近平新時代下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內涵及價值
1、堅定文化自信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豐厚營養,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提供精神動力,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提供精神養料。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強社會價值觀認同,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高職學生作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要在大學時期進一步提升文化自信,培養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文化認同感。
2、文化自信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動力源泉。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文化建設,才能有效引領各種社會思潮,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3、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最核心的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最本原的是基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最根本的是基于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追求。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沒有割裂傳統,沒有忘記本來,它是從歷史的深處走出來的,根植于中華文化的豐腴沃土,深刻地呈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質基因,凸顯著民族特性。
二、習近平新時代下高職學生文化自信現狀及分析
高職學生文化自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踐行,二是對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本文按照“認知與踐行”兩個維度,根據當前文化自信的三個主要內容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文化概念的認知、情感的認同以及實踐行動的落實設計了調查問卷。總的來看,習近平新時代高職學生對中華文化持肯定的態度,能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但存在部分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我國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其文化自信呈現波動、焦慮、弱化等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感上認同度高,辯證分析中華文化的發展
高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整體上是積極的而且正在朝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絕大部分大學生認同本民族文化,能夠辯證地分析我國文化發展現狀,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有著高度的自豪感,能夠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作用和地位。首先,新時代的大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在現實社會的發展。
例如,有94.48%的同學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值得發揚,86.96%的同學認為當前開辦孔子學院表現出社會對儒家傳統文化的重視。大部分同學認為對自己意義最大的節日是春節和中秋節??傮w來說,無論是從新時代大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可,還是從大學生對西方外來文化的辯證態度,都可以反映出新時代大學生對我國文化的高認同度。
2、行動上踐行度低,對中華文化情感沒有落實
當前高職學生群體雖然對我國文化有著濃厚的感情和極大的認可,不過在發揚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方面,很多同學表示支持但是認為這是政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也暴露出當今社會學生踐行文化自信的底氣不足。據統計,大約有 20%的同學對井岡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不了解或者認為沒必要了解;10.14%的同學拒絕參加學習和宣傳革命文化的活動。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同學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存在懷疑態度。這都體現出當代大學生在踐行中國文化時出現的矛盾心理,沒有將對中華文化情感上的高度認同落實到行動中去。
三、習近平新時代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路徑探討
1、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構建中華文化話語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大學文化自信教育的本質就是道德自信教育,增強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是貫徹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實踐需立足于我國國情、立足于現實,準確把握文化自信教育的目標,明確價值追求,充分注重創新的力量。樹立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心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文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把握弘揚民族主體精神建設的立足點,注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價值”的塑造,批判性地選擇走中西交流融合、綜合創新之路,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識素養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引導學生加強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知,堅持獨特的中華文化特質,積極主動地以創新的方式方法構建中華文化話語體系。培養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繼承文化、傳播文化、弘揚文化、創造文化、研究文化與轉化文化的能力,推動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發展。
2、以“三全育人”為系統推進,打造文化自信教育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需以宏觀視野統籌全局,協調各方,全方位系統推進。積極在共同體內構建以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協同發展為核心的現實、有機、平等的文化自信教育體系。各部門協同努力,形成強大的文化自信教育合力,科學恰當地將文化自信教育內容融入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全領域,指導高職院校學生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將文化自信教育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統一起來,調動多元教育主體與學生主體的積極主動性,協同步調,以實現文化自信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引導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參與文體活動、社會實踐、考察、黨團建設、節日慶典、社會熱點問題辯論、社會實踐調查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增強對文化知識的了解、認知、認同,以期實現學生主體對文化知識的真懂、真信、真行,不斷夯實文化自信培育的基礎。
3、以內外聯動為重要引導途徑,拓展文化自信教育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高職院校進行文化自信教育要明確歷史沿革,以全面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為基礎,以科學認識近代中國歷史發展規律為根本依據,全面感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立足于中國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現實,引導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在品讀中華優秀文化中找到文化自信的源頭與根脈。通過豐富的史實引導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人民群眾的歷史選擇,以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為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奠定基礎??傊ㄟ^內外聯動,把握國內與國際兩個重要場域,不斷拓展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內容,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豐富學生的文化情感、堅定學生的文化意志、提升學生的文化信念、優化學生的文化行為等。
參考文獻:
[1]王岳川.全球化時代應凸顯中國文化自覺與自信[J].今日教育,2017.(1).
[2]武仕禎.習近平新時代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研究[J].才智2018.(2)
[3]李琪.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探索[J].職業2018.(10)
[4]修曉輝、王新影.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J].改革與開放2018.(15)
作者簡介:
李光茂(1982— ),男,湖南邵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