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璐
摘 要: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為教育教學工作創造了很多便利條件,微課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相對于傳統的動輒40余分鐘的課例來說,微課的信息量更加密集,內容聯系更為緊密,師生雙方使用教學資源時都比較方便,新穎的形式對學生也頗有吸引力。因以上優勢的存在,微課逐漸在各學科、各學段的教學工作中流行起來。本文即以小學語文教學為切入點,從合理選擇微課內容、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緊密圍繞重點難點三個方面對該領域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應用
微課是信息技術發展所催生出的新鮮事物,主要以幾分鐘視頻的形式呈現。在這個視頻中可以包含多個知識點,帶有教師的講解畫外音;也可以反映某個教學環節或教學主題,師生可以在微課的指引下進行密集的教學活動。另外,不論微課中有幾個知識點,指向的一般只有一個教學主題,可以有效增進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深刻理解。微課的制作并不復雜,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嘗試過創作。這種趨勢一方面豐富了微課的內容,另一方面也顯得有些良莠不齊,部分微課的制作與應用策略存在問題,需要加以澄清。
一、合理選擇微課內容
科學合理地選擇微課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能夠應用好微課的前提條件。微課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內容也應向信息化靠攏,只是將教材中的某部分知識簡單地“搬運”到微課內容中是不夠的。特別是小學生心思靈動,喜愛新鮮事物,如果微課內容換湯不換藥,其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也就很難發揮出來。因此,教師要在以教材為核心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造,如改變內容形式或增加一些更有趣的元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審慎地選擇微課內容。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惠崇<春江晚景>》,這是一首題畫詩。制作微課的時候,教師應將原畫考慮在內,還要根據原畫、原詩的內容來制作微課視頻,搭配上輕柔、舒緩又不失活潑的音樂。教師的聲音可以作為背景音,為學生朗誦這首詩,注意自己朗讀時的停頓、語氣和語調。學生在觀看這個微課的時候,不僅是在學習,更是一種美的感受,能夠極大促進他們對古詩意境、內容和閱讀方法的多重理解,激發出他們對古詩詞的強烈學習興趣。
二、情境引導學生學習
相比傳統的書本,經過精心內容選擇的微課無疑更能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但是,小學生年齡還小,思維不夠成熟,他們容易沉浸到強烈的視覺感受中去,思維可能會“跑偏”,微課的應用效果會因此而降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應該巧妙地設置情境,引導學生循著微課的主線去思考和探究。情境的具體設置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微課在內容上的暗示與引導,也可以是教師在課堂上伴隨微課的講解,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去講解微課,都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心理變化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點。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不用把課文所描寫的整個故事情節都表現出來,而是從主人公的神態下手。即微課中只有主人公的面部表情變化,搭配上簡化的課文情節,以表情變化來體現人物在情節推進中的心理變化。這種情境雖然簡單,但更加直觀,容易被小學生捕捉到并帶動他們的心理隨之發生變化,引發他們的主動思考。比如為什么主人公會有這種變化?為什么自己也會有類似的感受?然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就能事半功倍。
三、緊密圍繞重點難點
微課的時間一般比較短,內容雖然比較密集,但也要照顧到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不可能把大量知識都堆積在一起。而且,對于一些簡單的字詞知識,在學生學段比較高的時候其學習已經不會有太大的難度,采用微課的必要性就不是特別大了。所以,教師在應用微課時應緊密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充分調動起思維能力來幫助他們達成認識上的某種突破,起到提升其認知能力的作用,從根本上推動更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而不是“濫用”微課,變成另一種“大水漫灌”。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紙的發明》,其中一個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可以選擇教材中內容的一部分,適當將其展開,添加更多的細節。比如多融入一些造紙時各種工序的動態畫面,背景音在這些動態畫面出現的時候適當停頓。微課播放完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主動為大家進行講解,然后其他同學對照這名同學的講解,回憶微課中的內容,然后再閱讀課文,就能發現課文中的內容就是對微課內容的一個概括。最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模仿類似的形式對課文內容繼續總結概括了。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微課已經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很多教師都積累起了一定的經驗,其教學效果正在不斷進步。本文提出的幾點策略僅為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引發廣大同仁更多的思考,幫助大家在應用微課時更順暢、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張月娥.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65.
[2]歐小慧.如何利用微課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