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旭
摘 要:很多人覺得藝術的學習主要靠天賦,缺少了美術天賦就不可能在美術領域有所建樹。天賦對美術的幫助是巨大的,這一點不可否認,但是相比之下興趣對美術成就的影響更高,如果只有天賦不進行學習,缺少興趣的培養,遲早會變成“傷仲永”的解決。美術學生興趣的培養是有方法可以遵循的,只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良好的方法就能夠提高學生的美術興趣。
關鍵詞:小學美術;興趣培養;美術教學
美術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每一幅成功的美術作品都蘊含了作者的情緒,都代表了作者的心情,每一個懂得美術欣賞的人,在觀看美術作品的時候也都有感情投入和感情共鳴。教師在美術教學的時候,要積極的尋找學生與作品之間的感情共鳴。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沉浸美術教學的氛圍當中,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美術能力。
一、采取多種形式豐富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基本上是通過靜止的畫面來向學生展示圖畫,這種形式比較呆板,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也和教學資源的缺乏有關,教學資源的缺乏帶來的主要問題,就是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學生能力得不到更好發展。將多媒體電子美術教學設備應用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美術的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拓展與生活實際結合增加教學資源。例如,在講述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秋天》一課的過程當中,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秋天的視頻,圖片等。然后帶領學生到教室外面觀察花朵、樹木小草、天空等,讓繪畫與與自然生活緊密聯系,為創作提供源泉。深秋到了,讓學生在校園里觀察各種樹葉,再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畫一片片漂落的樹葉,讓學生感受秋天和各種顏色。學生繪畫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生畫出的樹葉形態顏色各異,充滿著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樣的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繪畫欲望,學習美術興趣大大的提高了。又如教師節前讓學生畫粉筆盒當做節日禮物獻給你喜歡的老師,這樣的表達即有教育意義又鍛煉了學生的繪畫能力,學生感到新奇,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知
有人說美術是感性的,很多偉大的作品都產生于作者靈感的爆發,靈感成了美術大家進行作品創作的源泉;也有人說美術是理性的,看似感性的畫面其中的每一個線條,每一處色彩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如果缺少美術專業知識,再好的靈感也不能變成優秀的作品。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是從小學階段的教學來看,美術更多的是感性,要讓學生多想多看,相比較基本的美術知識,學生的想象力是更重要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窮的。例如,讓初具美術知識的小學生畫一只雞,每個學生畫出的都不一樣,有的畫的是公雞,有的畫的是母雞,還有的畫的是小雞。每個學生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想象花了出來,但是有一個學生畫出了一只“三條腿”的雞,這只雞剛出來的時候眾人都在笑,然后這個同學想大家說,“大家都喜歡吃雞腿,你們的雞有兩只腿,我以后要培養能夠張三只腿的雞”。雖然三條腿的雞在現實當中不存在,但是卻存在于這位學生的腦海當中,不管以后能否實現,至少從現在來看這為學生敢于想象,這就代表了學生的一種思維。
三、改變評價方式,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
評價方式就是教師對學生作品的一個反饋,代表著教師對學生的一種認可。傳統的評價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學生在美術作品創作當中一旦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就會遭到教師的批評,這就降低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要用開放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作品,給予更多的鼓勵。在教學中,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非常在乎,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象,很多學生在美術學習當中具有一定的不自信表現,需要教師格外的注意。當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實踐與創造后,應當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只要能夠呈現完整的畫面就算是完成了任務。應注重鼓勵,學生的每件作品都是有思想的,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學生的付出,都在期盼著教師的表揚,每一個作品都是有活力的,都凝聚著童趣與心血。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應采用審美的眼光來講述與評價,在婉轉地找出不滿意的地方后,更應多找出作品中的閃光點,給它適當的評價與肯定。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求知欲就會越來越強烈,美術的表現欲望會越來越強。
綜上所述:美術教學方式是開放的而且是多變的,教師在具體的美術教學當中應該積極的尋找多種教學方式,凡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都可以納入教學當中。教學既是一門職業和工作,同時還是一門藝術,教學效果的好與壞不僅體現在學生的成績上,還體現在學生對美術的態度上,因此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對教師來說是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提高學生美術能力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黃櫻. 在初中美術興趣小組中融入地域文化資源的教學探究[D].廣西藝術學院,2018.